课件25张PPT。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教学过程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设计说明1、地位和作用: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六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二节。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相交线等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再用这些方法去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样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教材分析 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主动探求的习惯,体验数学
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 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情感目标:2、教学目标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3、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视觉图象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注重对学生学法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解决问题,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由于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操作——探讨——归纳——运用”的主线进行学习.同时借助自制学具,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增强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
知识回顾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应用拓展——反思提高
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分析 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1)--------- 叫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一)知识回顾动画演示: 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 ,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 ,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你能为他设计一个方案吗? 答案: 90°(二)创设情境2bc如图:三根木条a,b,c其中b,c相交得到∠1, a,c相交得到∠2, 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在木条a的转动过程中, 观察∠2的变化以及它与∠1的大小关系。 你发现木条b与木条a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探求新知探究1:ac上图是木条转动后,拍下的 3种情况:
图(1) 、∠1大于∠2
图(2) 、∠1等于∠2
图(3) 、∠1小于∠2(1)(2)(3)bbbccaaa12121212bac当∠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b与木条 a平行?探究2:ABCDEF具有∠1与∠2这样位置关系(都在AB和CD的同侧,
且在EF的同旁) 的角称为 同 位 角探究3:下面所出现的∠1与∠2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
结 论: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若∠1=∠2,那么AB∥CD 请你找出下图中的同位角:(四)应用拓展1)说一说:1234567∠1与∠4
∠2与∠5
∠3与∠6
∠5与∠7
找出下面点阵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点阵中相邻的四个点构成正方形)
2)找一找:●一、放二、靠三、推四、画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试用这种方法
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请说出其中的道理。3)画一画:你还记得怎样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吗?4)看一看: 请观察每幅图中的直线a、b,他们分别平行吗?
你能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验证它们是否平行吗?5)议一议:现在你能解释为装修人员设计的方案的道理吗?12因为同位角相等(∠1 = ∠2)
所以两直线平行6)折一折: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吗?
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和理由.123若∠1 = ∠2,
上下边缘平行若∠1+∠3=180°
上下边缘平行7)想一想: 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2、对这些知识你有什么体会,请和同伴交流,
记录在数学日记中。(五)反思提高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本着这一基本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通过问题设置,实际操作,课件演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探索发现新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