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竹影》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4-07 18: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竹影》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描写;
2、 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风格的差异;
3、 感受纯朴烂漫的童真童趣。
2、 教学设想
1、 重点:理解作者对绘画独特的艺术感受;
2、 难点:学习课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描写。
3、 课时设计:1课时
4、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前提诊测
1、作者简介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惬( qiè )意 口头禅( chán ) 参差( cēn cī )不齐
用笔蘸( zhàn )了朱砂(shā )来撇(piē )的
水门汀( tīng )
3、解释下列词语。
弥漫(mí màn)——(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徘徊(paí huái) ——本文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口头禅(chán)——今指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方法简单,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包 罗——包括(指大范围)。
蘸 (zhàn) ——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惬 (qiè ) 意——满意、称心、舒服
意 味——含蓄的意思或情趣、情调、趣味。
(三)展示目标(略)
(四)围绕问题自学课文,师生共赏,品析课文。
1、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2、自学汇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晚饭后集会——相互质疑——月光下描身影——水门汀上描竹影——爸爸讲“画”——自己对中国画的感悟
(2)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例1 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间放出她的青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了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了短音阶(小音阶)了。
例2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例3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土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小结:这几句话抓住孩子的心理、想象、语言特点,适合他们的年龄,具有纯真的美;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形象生动,充满童真、童趣。
3、合作探究
在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导下,“我”和小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中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东西方不同绘画风格。请欣赏下面的一组西洋画和中国画,结合课文你能不能用最恰当的话来概括这两者的不同?(可用课文中的语言概括,也可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明确:西洋画:像照相、重写实
中国画:象符号、重写意
拓展归结:经富艺术天分的父亲的讲析,我们在童稚的活动中了解了西洋画和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及差异,请放飞童年: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每个会游戏的人都有艺术天份,关键在于有没有努力把它发挥出来。
(五)品味生活
回忆童年生活,我们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请把这种活动和发现用恰当的语言给表达出来。(教师用两幅图片印证)
(六)练习
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
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一篇文。
爱好唱歌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词。
懂得写诗的,把童年生活写一首诗。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