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其三)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在思维训练中学习文学欣赏、在文学欣赏中思考人生。
郑振铎的《猫》是一篇语言朴实但内容丰美的文章。欢乐与酸辛、关切与愤恨、厌恶与内疚,随着三只猫的故事无形无声地在字里行间流淌,直流到读者心里,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读者。朴质的笔墨和平淡的叙事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课文,但解读文章的深层意蕴,还需要老师的点拨。本课教学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创设一个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发散的情境,从而去思考人生,学习做人。
[平台展示]
一、思维发散
1.“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猫》这篇文章文字浅但蕴含深,对于它的主题人们一直意见不一。今天我们就从归纳文章的主题这个角度来作一点文学欣赏。希望我们班50个同学能有50种不同的见解或者更多的见解。
2。学生思考5分钟
二、思维碰撞、思考人生
1.学生交流
生1:从第三只猫的死,我们应该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学生仍摆脱不了参考书的影响,首先说的就是书上的定论。)
生2:从第二只猫的讨人喜欢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让自己活泼些开朗些,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注重团队精神的今天,更应善于与人交往,把自己融人到集体中去。
(这是重要的一“炮”,这一声“炮响”给课堂送来了活力,思维碰撞从这时开始,同学们纷纷举手了。)
生3:从家里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要活泼开朗,有真才实学;应该适当地注意自己的外表,这样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不好印象。
生4:从家里人对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对人时不能以外貌和性情来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
生5:三只猫都是社会中的弱小者,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因此,作为社会中的弱者,应该自立自强,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该生从整体上来考虑全文主题,令全体同学耳目一新)
三、思维聚合,归纳分类
教师引导,根据课后练习二的要求,将归纳出来的所有道理归为两类:表现了“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做人的道理的有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的有
一O
明确:小说的主题往往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是你选取的角度。因此以后我们在读小说时首先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是要选取角度。
四、思维迁移
1.读《荔枝蜜》课后练习四《花蜜与蜂刺》摘录
蜜蜂,这美妙神奇的小昆虫给人赞美得够多了。当我们看到繁花似锦的时候,会想到它。尝到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的时候,会想到它。有时就是看到出色的劳动者博众人之长,进行卓越的创造的时候,也禁不住想到它。
为了采一公斤蜜,蜜蜂在一百万朵的鲜花上面,辛勤地飞行,酿造,可是,人们赞美蜜蜂,总是着眼于它所酿造的蜜糖,而很少去赞美它的刺。
我想,这是不大公允的。我们赞美它的蜜,也得赞美它的刺。试想,没有刺的蜜蜂,它们的命运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
蜜蜂使我想起既能辛勤劳动,必要时又能挺身战斗的人,这样的人既是勤劳的,又是勇敢的。
2.自选角度,提炼观点
学生提炼的观点有:
①从“为了采一公斤的蜜,蜜蜂在一百万朵的鲜花上面,辛勤地飞行,酿造”想到“知识在于积累”“做事要有毅力”“创造需要持之以恒”“要善于吸收众人之长”“只有经过自己的内化,吸收的东西才会变成
新的”。
②从“试想,没有刺的蜜蜂,它们的命运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想到“弱者必须学会保护自己”“不仅要能创造,更要能守成”“中国人不只勤劳,而且勇敢。中国的近现代史就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保护意识的人,将是一无所成的人”。
③从“尝到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的时候,会想到它”想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④从“人们赞美蜜蜂,总是着眼于它所酿造的蜜糖,而很少去赞美它的刺”想到“看待事物应全面”。
结束语:苏轼在《题西林壁》里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我们就应横看侧看左看右看远看近看,看出不同来,看出生活的真谛来!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们时而凝神谛听,时而看书沉思,时而翻阅资料,时而为同学的精彩发言击掌叫好,时而竞相举手惟恐被别人抢了先机……老师
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