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口普查 5(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口普查 5(北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7-14 16: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口普查
科 目 数 学 年 级 四年级(上) 授课教师 薛万和
主题单元 一、认识更大的数 课题 2.人口普查
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培养同学们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2.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难点 1.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2.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若干个、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
主要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知识连接 你知道吗
教 案 连 接 探索 发现
         第一课时一、情景创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数,万以上亿以内的数。 情境创设
教 案 连 接 探索 发现
二、问题探究——活动一:读、写更大的数。
1.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活动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7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 运用具体的数字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分级读数的方法,使大数更具有直观性。
教 案 连 接 探索 发现
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写数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各种较大的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因此,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 在进行读数和写数时,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板书设计: 2.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教 案 连 接 探索 发现
          第二课时 练一练。1.课本第8页第1题先分级,再读出下面各数。45 0230 3001 7600 3 5060 9000让学生先用笔分一分,再按照规律读一读。2. 课本第8页第2题写出下面各数。四百零五万六千 写作:( )七百万二千零三十 写作:( )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3. 课本第8页第3题先读一读,再用线连接起来。 看谁读的最快。 实践活动 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大数给大家读一读。 你知道吗? 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 比赛做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信心。 通过一些具体数据的、可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