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臧克家集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郭沫若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闻一多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臧克家1905─2004 2月5日晚文坛巨擘,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到“诗坛泰斗”检查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qiàomíwùjiàoqièlìhèjiǒngyáhánkuījiǒngpiǎodiédǒu你能区分下列字吗?暇
遐
瑕锲
挈
契霄
宵炯
迥赫
赧课文朗读云霄元宵目光炯炯迥然不同赫然羞赧锲而不舍提纲挈领默契空暇遐想瑕疵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2.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概括大意朗读·思考·研讨 3. 课文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衔接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
第7段总承上文,8,9总起下 文前后相提并论,对比鲜明4.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学者闻一多
5.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开文化药方
战士闻一多6.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 此生别无……讲个痛快﹗”“另函寄上……请传观.”“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跨进大门.”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反对独裁7.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8.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是卓越的学者 ,大勇的革命烈士. 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整体把握: 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前期:后期:严谨刻苦的
治学态度原因及共同点:对社会认识的变化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
大勇的革命家无私无畏的
斗争精神赏析《有的人》缅怀闻一多 臧克家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语言欣赏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理由.
“用我从_________这句话中 ,读出闻一多
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精神品质.”合作探究:“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与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底决裂,
为争取民主而视死如归的
大无畏革命精神. 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课外拓展赏析《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