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语 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枯槁(g?o) 屏息(píng) 熨贴(yù) 如愿以偿(cháng)
B、粗糙(cāo) 袅娜(ni?o) 诅咒(z?) 不落窠臼(kē)
C、徘徊(chuáá) 倩影(qiàn) 隽永(jùn) 纷繁芜杂(wú)
D、深邃(suì) 阡陌(mài) 邂逅(xiè) 卓有成效(z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峥嵘 攀援 憧憬 游目聘怀 B、斑斓 弥望 端倪 杀一敬百
C、佝偻 嫉恨 砥砺 梦寐以求 D、咀嚼 诽谤 亵牍 豁然开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 记录,但它必须拿语言作基础。
(2)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
的结果。
(3)美英两国将土耳其作为有力筹码,以争取在未来战争中有效地 萨达姆政权。
(4)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受群众欢迎。
A、真实 如实 遏制 何况 B、真实 真实 遏制 况且
C、如实 如实 牵制 何况 D、如实 真实 牵制 况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了解,该通信公司最新推出的这款手机是专门为年轻的时尚一族设计的,其产品发布活动也别出心裁地利用时下流行的身体彩信来进行。
B、味道是最说不清的,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以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C、自从五年前执导、出品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贺岁电影,他便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几年都在元旦前推出一部深受观众喜欢的“贺岁片”。
D、先生一辈子都没有去过三峡,但是,他对三峡江段的河床、水深等细节,无不了如指掌,这显然与他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上个世纪70年以来,《射雕英雄传》多次被改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成为金庸武侠小说中“触电”次数最多的作品。
B、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办事,想问题都应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说:“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D、许多来京游客反映,北京有些公园票价太贵,像丰台区的世界公园,北回环附近的中华民族园……售价均在50元至60元上下。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B、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
C、美国家庭每年倒掉的垃圾总共有2亿吨,美国人“生产”的垃圾按人头算几乎是德国和日本的两倍。
D、老师走进教室问道:“作业写完了吗?同学们。”
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
要说数字电视,就不能不说数字技术,因为数字电视是在数学技术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一种电视。数字技术是将原来的模拟信号用“0”“1”来表示,它的最大特点是所制作的产品体积小、信息量大、功能全、效果好。以DVD数字视盘为例,在同一个12厘米大小的盘上,其单面的容量相当于普通光盘的7倍,且音质与图像清晰度也是普通光盘所无法比拟的。
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电视有天壤之别,传统的模拟电视最大的缺陷是光电信号抗干扰性能差,表现在屏幕上就是图像色亮串扰,不够清晰。而数字电视的最大特点是与计算技术融为一体,数字电视是计算机化的电视。数字电视通过数字信息传输,从节目制作、传播、接受和显示,其工作原理与现在的电视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从电视台的演播设备、差转设备、摄像设备,到消费者家中的电视接收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录像机、影碟机、卫星接收天线等等与模拟时代均不是一回事,普通模拟电视是一个单方向向观众灌输电视节目的机器,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数字电视的功能则是双向的,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发给它,成为参与者。它所用的数字技术使其能够一通百通,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欣赏到电视录像等娱乐性节目,而且可以通过数字电视实现微机、互联网、电话、电子信箱、电子游戏、家居购物、理财、沙股等许多领域的功能。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家电工业一个划时代的革命,就像彩色电视机取代黑白电视机一样势不可当。
数字电视的研制和开发成功,促进了广播电视、通讯和计算机的会聚与融合,带来了多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8、根据文意,对“数字电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数字电视是源自数字技术而制成的一种电视。
B、数字电视较模拟电视体积小、信息量大、功能全、效果好。
C、数字电视单面容量相当于光盘的7倍。
D、数字视盘的音质与图像清晰度是普通光盘所无法比拟的。
9、对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比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电视通过数字信息传输,从节目制作、传输、接受和显示的工作原理与模拟电视不都一样。
B、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电视信号的传播、观众角色和功能都将发生微妙的变化。
C、模拟电视抗干扰性能差,图像色亮不够清晰;数字电视可以避免这些弱点。
D、数字电视是数字技术与计算技术合二为一的电视,而模拟电视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广播电视、通讯和计算机的会聚与融合,推动了数字电视的研制和开发。
B、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具有当年彩色电视机取代黑白电视机一样的革命性意义。
C、在数字电视时代,电视观众不仅可以观看节目,而且可以实现自己参与的意愿。
D、数字技术传递信息,是将原来的模拟信号换成“0”“1”来传递。
11、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光盘是运用模拟信号制作而成的,DVD是运用数字技术制作而成的。
B、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使家居购物、理财、炒股等活动计算更精确,生活更便捷。
C、数字电视的功能要远远大于模拟电视的功能。
D、无论是数字电视还是模拟电视,都必须经过节目制作、传输、接受和显示的过程。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此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①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②。儒渐而去。中官过者③,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④。”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年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注] ①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②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③中官:宦官。④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泣谢,从之 谢:感谢。 B、师儒竞劝 劝:鼓励。
C、继宗榜曰 榜:文告。 D、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遗:赠给。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已知其人矣//吾其还也
B、儒惭而去//摇尾而求食
C、御史杖人至死者//今者项庄拔剑舞
D、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4、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清廉刚正”的一组是
①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 ②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③继宗察其非盗,竟辨出之 ④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
⑤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⑥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对囚犯讲人道,按时提供饮食,还叫他们洗浴,体现了一种悯民爱民思想,同时他又善断疑狱,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
B、杨继宗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尽管他“罚其父兄“,但却功在百姓,利在百姓。
C、杨继宗生性“刚廉孤峭”,一般人难以接近,但他对学官却礼貌有加,待之以宾客之礼。
D、汪直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意思是说明朝上下官吏除了杨继宗之外全都腐败透顶,这既是对他的赞美也是对朝政的批评。
第Ⅱ卷(共105分)
四、(2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2)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3)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1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急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2分)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
(4)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9、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 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的的《 》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读书养气 李建永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性未改,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趣味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选自《新华文摘》2001年第12期,有删节)
20、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4分)
答:
21、下面三个形象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答:
22、“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这一句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来比喻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四位文学大家的散文中的文气或风格。试就其中的一位,结合曾学过的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个作家的“文气”或风格的理解。(6分)
答:
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否定了“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的读书目的,确定了“读书养气”的中心观点。
B、“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一句揭示了做人、读书、作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什么样的”在句中重复出现,有一种直贯而下的气势。
C、作者主张“读书养气”,而这里的所谓“气”是后天“学养”积累的结果。
D、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诗文来说明观点,这使得全文有了一种典雅的书卷气和文化味。
E、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侠气、野气、不驯之气、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等在作者的批评之列。
六、(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物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人要适应社会,才能正常发展。农民要适应农业劳动,工人要适应工业生产,学生要适应学习生活,士兵要适应军事训练……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适应。
请以“适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05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答卷
第Ⅰ卷(共45分)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第Ⅱ卷(共105分)
四、(25分)
16、(1) (3分)
(2) (3分)
(3) (3分)
17、(1) (2分)
(2) (2分)
。(4分)
18、(1) (2分)
(2) (2分)
(3) (2分)
(4) (2分)
19、 (2分)
五、(20分)
20、
。(4分)
21、
。(6分)
22、
。(6分)
23、 (4分)
六、作文(60分)
2005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答卷
第Ⅰ卷(共45分)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C
A
C
A
C
C
A
B
C
B
C
D
第Ⅱ卷(共105分)
四、(25分)
16、(1)成化初年,由于王翱的推荐,被提拔为嘉兴知府。(3分)
(2)九年任满,破格升迁杨继宗为浙江按察史。(3分)
(3)你说的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3分)
17、(1)傍晚 西风 (2分)
(2)拟人表现手法(2分)。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在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伶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4分)
18、(1)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2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3)挥斥方遒,激扬文字。(2分)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2分)
19、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2分)
五、(20分)
20、(1)读什么书,养什么气。(或“从书本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或“读书是养气,是输入”,或“读书是涵养人的综合素质。”)(2)养什么气,作什么事。(或“写作则是释放, 输出”,或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或”写作是综合素质的外化“。)(4分)
21、(1)比喻读书不消化的人。(2)比喻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文章时无话可说硬挤也挤不出的人。(3)比喻厚积薄发(或有思想、有个性、有深度)的好文章。(6分)
22、能够对四作家中某一位的文气有基本准确地解释给2分(潮—气势宏大;海—博大深沉;泉—纯净明澈;澜—起伏多变);结合具体作品来谈给3分,语言表述简明流畅给1分。(6分)
23、B、D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