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2)
学习目标
加深函数概念的理解和三种表示法的运用。
能在具体问题中探索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写出解析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自范围。
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增强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重点:在具体问题中探索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写出解析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自范围。
难点:在具体问题中探索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写出解析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自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是函数,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值?
函数的表示法有几种?
新课探究
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拼成图形,如图,用y表示拼成图形的周长,用n表示等边三角形的数目,显然拼成的图形的周长y是n的函数。
填写下表:
n 1 2 3 4 5 6 7 8 …
y
你能用公式法表示这个函数关系吗? 。
说一说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利用上述公式求1000个这样的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y= 。
你能用图象法表示这个函数关系吗?若能,请画出图像。
y
3
2
1 x
思考: O 1 2 3 4 5 6 7 8
为什么(3)画出来的函数图像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些在一条直线上等距离地排列着的一串点?
教师讲解:
因此在用公式法表示函数关系时要注意标明自变量的曲子范围。
例1.一梯形上底是4,下底是7,一腰长是10,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的函数关系式为 ,x的取值范围是 。
练习1. 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0cm,底边长为xcm, 腰长为y cm,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 。
例2. 已知函数y=,求x的取值范围。
练习2.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y=2x2 +3x-1, (2)y= ,(3)y= ,(4)y=
练习3. P35—36 第 1,2题
课堂反思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那些地方需要注意或值得改进?
自我测验
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0(L), 如果行驶中每小时耗油4(L) ,则油箱中的余油量Q(L) 与汽车行驶时间t(h) 的函数关系式是 ,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 。
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从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小球滚动的距离s(米)与时间t (秒)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t(秒) 1 2 3 4 5 …
距离s(米) 2 8 18 32 50 …
写出 用t表示s的函数关系式 ,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
当t=10时,s= 。
教科书P36 A组第5题。
4. 基础训练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