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均值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反映随机变量取值分布的特征数值,学习均值将为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做铺垫。同时,它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及相关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概念及其实际含义。
难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性质及其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概念,了解其实际含义,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性质并会运用公式求解。会计算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培养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其创新意识,发挥其创造能力
三、教法选择 探究合作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设置或任务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情境创设 某班一组有10个人,他们在某次数学考试中的成绩依次为80,80,80,85,85,90,90,90,95,95。请同学们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 从学生最熟悉的平均值入手,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均值的意义与产生的价值 1、学生计算平均成绩;2、教师把计算式写出来=
探究新知 问题1、分别是什么意思?问题2、在样本中它们叫做频率,在总体中它们叫什么呢? 引导学生将平均值的概念往均值过渡,让学生体会到均值实际上是变量在概率意义下的平均值。 学生回答问题1,叫做频率学生回答问题2,叫做概率。教师引导过渡:在实际问题中,常常不可能将总体的每个数据都给出来,而常常是给出获根据题意求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每个可能取值的概率,因此特地将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推广到一般,给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或数学期望)的定义。
课堂练习 三道课堂练习题求均值(课本P64练习题第2、3题,令补充已知X的分列,Y=2X+3,求E(Y) 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及引出均值的一条线性性质。 学生练习,并请三位学生上台演练教师给予点评及小结(这里主要是性质)若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则,并顺便请学生思考怎样证明?
均值应用 1.学生完成例1、例2;将例2中的20个选择题改为5个(例题用多媒体投影出来)2、例2的变题练习3、学生完成例3 1、进一步熟悉均值的定义;2、知道服从两点分布、二项分布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公式;3、通过特例引出服从二项分布的变量的均值。4、均值在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学生完成例1与例2(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练)2、对例2的变题练习,把5个选择题改为4个呢?(请学生计算结果)3、请学生思考对例2的均值结果,与及概率有何联系?为什么(如何理解)4、小结概括求均值的一般步骤。5、让学生知道理论与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6、完成课本P64的练习题第1、4题
反思小结 1.什么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2.它有何性质?3。服从二项分布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公式是什么?4、怎样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1、概括知识点,理解均值的定义与性质、服从二项分布的变量的均值公式;2、进一步加深对求均值的基本思路。 1、学生讨论、交流,并自由举手发言。2、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出来3、注重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4、预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布置作业 P.69 习题2.3A组第1、2、3题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训练解题能力。 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课后批阅,反馈信息,作为下节课讲评依据。
七,板书设计
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1.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定义
E(X)= x1p1+x2p2+…+xnpn
2.性质:若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则
例1:两点分布
(1)若X~B(1,p), 则E(X)= p
例2:二项分布
(2) 若X~B(n,p), 则E(X)= np
求解均值步骤
3.实际应用
例3
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