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五四学制数学:9.9《积的乘方》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教育版五四学制数学:9.9《积的乘方》教案(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8-11 12: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9.9 积的乘方
教学目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理解积的乘方的由来,掌握积的乘方法则;学会并熟练地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通过法则的推导过程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21世纪教育网
学生掌握积的乘方法则;当运算中有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相乘等多种运算时容易发生错误。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引入:
1、问题:你能心算出吗?
[板书课题] §9.9 积的乘方
2、 概念分析
1、实例1 已知一个立方体的棱长是2a,求这个立方体的体积。(出示投影)——请一位学生口述回答。
解:体积===(根据乘方的意义)=(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答:立方体的体积是。
由实例1得到等式=。
阐明:何为积的乘方?——从底数的运算关系入手——底数2a中,2与a的运算关系是乘法。
提问:由等式=,你能发现积的乘方的结果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2与a都进行了3次方。
师:对。2与a的积进行3次方就等于2的3次方与a的3次方的积。
实例2 计算——推广到积里的因式是抽象的字母的情况。
解:==。
指明:字母可表示数、单项式或多项式。
21世纪教育网
2、继续推广到指数为n(n为正整数)时的情况,即推导积的乘方法则:=。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如果n是正整数,那么
===。
师:这个公式表明的就是积的乘方法则。
请一位学生用数学语言口述此公式: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研讨:
师:当3个或3个以上因式乘方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即=。
生:有。
师:对。而且推导过程是一样的。(推导省略)
师:这说明积里有3个因式时,积的乘方法则仍然成立。那么,积里有3个以上因式时法则也成立吗?
生:也成立。
师:积的乘方法则对积里的因式的个数没有限制。
给出一反例来强调积的乘方法则中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对吗?
生:不对,因为3也进行3次方。
3、 例题讲解
【例1】
计算:①;②;③;④;⑤
解:①=;
②=;
③==;
④==;
⑤===21世纪教育网
对⑤题,说明对第一个因式进行符号变换,还是对第二个因式进行符号变换都是可行的。
强调:①对于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单项式或多项式时,应给它添上括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21世纪教育网
【例2】
计算:①;
②21世纪教育网
分析: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如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
4、 课堂小结
1、运用积的乘方法则时,先要弄清积是由哪些因式构成,然后每个因式再乘方,并注意公式可逆用;
2、一个式子中包含多种运算时,应区别对待,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相乘;21世纪教育网
3、要注意积的乘方只适用于底数是积的形式,防止出现的错误,当底数的积的形式中含有“-”号时,可将“-”号看成“- 1”作为一个因式,避免漏乘。
5、 本课作业
练习册§9.9 积的乘方21世纪教育网
提出一个需要用积的乘方法则来方便解决的问题。这样,就给学生设置了疑难
通过具体实例1,让学生对“积的乘方”有一感性认识。
通过天平试验以及学生自己的计算总结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当学生们掌握住积的乘方法则之后,再回过头来解决本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