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三国人物孙权
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吕蒙
三国时吴国大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鲁肃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zu?n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司马光一、读准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卿 邪 涉 孰qīng耶yéshèshú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1、权谓吕蒙曰
2、卿今当涂掌事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蒙乃始就学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权谓吕蒙曰
2、卿今当涂掌事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蒙乃始就学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二、读懂课文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出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比较坚定有力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一语道破,指出学的必要性。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但语气比较委婉,并且是身为人主的孙权现身说法,更具说服力,指出学的可能性。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鲁肃:情不自禁地赞叹、惊奇。“大惊”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语气词的运用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呢”古今异义治经为博士:古: 今:
但当涉猎 古: 今:
见往事耳 古: 今: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级别只但是。转折连词。了解看见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
君对臣或朋友间的爱称当道,当权推辞拿难道研究儒家经典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粗略地阅读了解谁比得上我(事务多)于是从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到……时来到谈论人事才干谋略重新怎么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让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无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三、研讨与赏析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你能否从这寥寥数语中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循循善诱辞就学吕蒙坚定有力 语重心长
现身说法
吕蒙就学的效果通过什么表现出来?鲁肃
大惊
自信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吕蒙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孙权劝学比喻学识尚浅。 表示用新眼光看待。 四、读背课文孙权吕蒙鲁肃
劝不可不学辞军中多务
大有所益
乃始 学就惊非吴下阿蒙自豪
刮目相待
四、理解课文事理孙权吕蒙鲁肃
劝不可不学辞军中多务
大有所益
乃始 学就惊非吴下阿蒙豪
刮目相待
启示
?启示待人真诚,友谊常在。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什么时候都来得及学习,要趁早。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开卷有益。(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五、质疑问难六、作业背诵全文并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