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人民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8-16 08:24:00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元( )角12角=12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最优方案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元( )角=( )角?=1210角2角10角+2角=12角12角人民币简单的计算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5角2元1元2角35元9角元角分左边的数.右边第一个数右边第二个数0.50元0角分502.00元2角分001.20元1角分2035.90元35角分90元角分 左边的数.右边第一个数右边第二个数 小 圆 点 很 重 要 , 左 边 全 是 元 , 右 边 角 和 分 。儿歌:文明小商店认识人民币
————正确读出物品价格及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认识人民币
2、年级: 一年级下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五单元
5、学时数: 1学时(40 分钟)
二、教学设计 http://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安排始终是以“元”为主线,而这节课着重让学生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教材还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未学习小数,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都是用以元为单元的小数的形式来出示的。为了解决好这对矛盾,教材将认识商品价格单列出一个例题让学生学习。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来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我们须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须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设计思路:
根据孩子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本节课上我通过创设情境,把整节课编成了故事,把知识点穿成了串,孩子们感兴趣,易于掌握。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
?
【教师讲话】:?
? 奥林和匹克想检查检查大家,看咱们以前学的知识大家是不是都掌握了,看哪个孩子掌握的知识最牢固,回答问题最多,来!准备好你的小手和你的小嘴巴。
【教师提问】(模拟布偶奥林和匹克的问话)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材料分人民币分为哪两类?
1元=( )角 1 角 =(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 )个1角和( )个2角……(根据学生掌握旧知识的程度提问)
学生积极举手抢答奥林和匹克提出来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代表小布偶给予正确评价。
创设情境对话,以此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温故而知新,学生一定要清楚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这节认识物品价格时才能清楚区分。对于整十角换元或几元换多少角这样的简单换算学生已经掌握,但一定要学生掌握牢固,为这节所学几元几角的换算打好基础。
二、情景导入
?
【教师讲话】(模拟奥林和匹克对话)
?奥林:匹克,你手里拎着的袋子装的是啥东西啊,看起来怎么沉甸甸的?
匹克:哦,是硬币,我想去买一把尺子,所以我带了12个一角硬币。
奥林:拿那么多,要是丢了一个,可怎么办呐?
奥林:那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能帮我吗?
? 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奥林想办法。有的孩子说把袋子口扎紧,用一根绳子捆在手上;有的孩子说把硬币全换成纸币;大多的孩子提出来可以把角换成元。
? 利用学生对奥林和匹克的崇拜心理,以及他们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让他们在帮助中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
三、新授
?
(?一)、教学例5:
【教师讲话】
大家讨论一下,都有哪些换钱的方法?你觉得那种最好?小组交流一下。
【教师总结】
听完汇报总结,肯定学生得出最优的方案。并用课件重现以便差生理解。
【教师板书】:
12角=1元2角
1元2角=12角
【教师讲话】
我们帮聪明的奥林解决了问题,匹克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帮忙,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件)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大家都帮奥林想想该怎样做啊?把你的想法告诉奥林。
(二)、教学例6
【教师讲话】
奥林和匹克很感谢大家的帮助,想到商店买点礼品感谢大家,他们在商店的价格牌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数字,他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那些数字的秘密,他们现在决定把这些数字的秘密告诉给大家,咱现在去看看。(出示课件)
【教师讲话】
瞧,他们选的这几样物品,咦,这些物品的价格真奇怪,它们跟我们过去学的价格有什么不同?
【教师讲话】
奥林,你来读一读这些价格好吗?(模拟奥林的声音来读价格,边读边出示课件)
【教师讲话】
奥林、匹克,同学都等不及想知道这些数字所表示的秘密了,你就快告诉大家了吧?
【教师模仿布偶角色对话】
匹克:是啊,这个秘密关键就是你们看到的小点,这个小点很重要很重要,(出示课件)小点左边的数表示价格元的部分,小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价格角的部分,小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的是价格分的部分。
奥林:是呢,比如(出示课件)气球的价格0.50元,小点左边的数是0,就是0元,小点右边第一个数是5,就是5角,小点右边第二个数是0,就是0分,合起来就是0元5角0分,请问我这样读你觉得很正确吗?为什么?
匹克:你们真聪明,咱们再看(出示课件)牙刷的价格是2.00元,小点左边是2,就是2元,小点右边第一个数是0,就是0角,小点右边第二个数是0,就是0 分,那合起来就是2元0角0分,你们认为我这样读好吗?
奥林:对咯!元角分位置上如果是0,0表示没有,咱们就可以省略不读出来。你们再看(出示课件)矿泉水的价格是1.20元,小点左边的数是1,就是(?),小点右边第一个数是2,就是(?),小点右边第二个数是0 ,就是(?)合起来就是(?)省略(?)
匹克:不错,那我们来个难点的,看你们会不会,(出示课件)书包35.90元,这个怎么读,谁来?说说你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知识点】
(出示课件,知识再现):我们都知道了小圆点左边右边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了,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老师编了一首儿歌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讲话】
咱们现在来做几个练习,看同学们是不是都能一口读出物品价格来。
(出示带元角分位置提示的练习课件)
【教师讲话】
真棒!咱把元角分藏起来,看谁最厉害,一下能读出来。
(出示不带提示的价格的练习课件)
【教师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板书课题】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组里最优方案,再把本组方案拿出去和别组交流,轮着淘汰。一定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道理,大胆说争着说,当说服部了别人的时候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等全班汇报时说给全班听说给老师听。学生每个人都在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想办法。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学生根据所见讨论并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课件
学生讨论0元5角0分的读法是否正确。让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得出0元和0分读出来没意义可以省略不读,只读5角。
学生讨论2元0角0分的读法是否正确。让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得出0角和0分读出来没意义可以省略不读,只读2元。
学生和“奥林”应和着分析。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朗读并背诵儿歌。
指名学生回答。
多种形式指名回答。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同伴、老师的认可。教师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给以热情的表扬、鼓励,可以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竞争意识的促动下,也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把自己的个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导入时学生提出了可以换钱,这节就重点讨论怎样换。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讨论去总结。学生通过讨论知道满10角就可以把角换成元,有几十角就换几元,不能换的就余下不动它;当把元换角时有几元就换几十角再加上剩下部分的角就成。学生在讨论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自信。
争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觉得他们还在故事中,把知识融进故事中,学生感兴趣也容易接受新知识。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从学生实际出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找方法、找答案。
新授部分知识反复训练,可以照顾了差生,使其掌握方法。
检查学生对元角分所在位置的熟悉程度,特别的优等生。
知识点重现,加深学生记忆。
巩固训练,既照顾了差生,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课外延伸,模拟购物实践活动,体味数学…
?
【教师讲话】
同学们,你们就没想过要用你的零用钱给你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买个什么礼物吗?我们现在就跟着奥林和匹克一起去“商店”逛逛,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礼物,看准价格,准确付钱。
买东西时记得要有礼貌哦,你可以对售货员说:“阿姨或叔叔,你好!我要买一包花生。”买完后要说:“谢谢!阿姨或叔叔再见!”
选四名售货员,学生自由购物。
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品德教育。
四、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这节课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新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参与面广,热情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反思整个过程,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时培养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一、面向问题——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本节课中,教师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如“匹克带了这么多钱,要是掉了一个怎么办?”学生提出“换钱”这一好办法。这一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不难得出答案,但更多的是产生了:“咦,这也是数学?”这样一个疑问。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二、面向生活—— 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舞台。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奥林和匹克去购物时发现价格点的“秘密”这样的故事情境,指导学生认识价格读价格,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孩子们不仅仅是想得到那么一点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更多的是想学有所用。
三、面向合作——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体验。
新课标要求教师提供学生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所有的同学都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去。对于他们的每一种想法,教师都及时启发、引导和鼓励,同学们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总之,本课为学生搭设了自主探索的舞台,很好地把握了学生主动思维的契机。宽松的教学时空,到位的师生角色,使课堂充满了情趣、机智,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
课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