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各学科通用模版
2年级: 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5单元第1课时
5学时数: 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2、内容分析:本节课着重在于教会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3、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已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对币值和相应的钱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思维特点,他们对单位与单位间的进率并没有什么概念。因此,需要联系实际生活,结合人民币实体让学生来认识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
4、设计思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实际,学习新知,元币的认识,角币的认识,人民币的换算——巩固新知—体验购物情景—总结延伸。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 师:今天,熊老师给一(4)班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份奖品,奖给表现好的同学。有谁知道一张这样的贴纸大约需要多少钱?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钱?
师:它在咱们国家叫着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
?学生眼前一亮,对贴纸特别感兴趣,他们根据生活经验,猜5角、8角、1元、2元不等。
学生回答:买书、买玩具、买水果、买本子……
?
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
新授
元的认识
6分钟
?1、(课件)熊老师带来了许多人民币,请小朋友来认一认,看看你会认哪些人民币?(通认)
2、你是看哪里认识的?
3、(课件)分别认识100元、10元、20元、50元
1、学生回答
2、学生介绍认识方法
颜色、数字、纸张大小等
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说出自己辨认人民币的方法
不是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认识,而是先认10元,再加一张10元,再出示20元一张人民币,渗透了换算
新授
角的认识
4分钟
?
1、仔细观察,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课件出示5元、5角;2元、2角;1元、1角)
2、比较左、右两边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3、哪位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认识人民币呢?
?学生回答,并说明是看哪里认识的?
生:左边都是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右边都是以角为单元的人民币
生:数字和单位结合起来看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辨析、交流、反思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辨析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认识人民币又快又好的方法
游戏:
找币
4分钟
1、小朋友都会认了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找人民币的游戏。
听老师口令,找出相应的人民币,比如,我说1元人民币在哪里?你们举起来1元人民币说,1元人民币在这里,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2、小朋友真棒,都会认了。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人民币其实只有两类,小朋友知道是哪两类吗?
3、请小朋友读一读上面的人民币,仔细观察,它们的数字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人手一套学具人民币,听老师口令玩找人民币游戏。
当我说2角时,有学生举起2元,这时,我没有马上个别提醒她,而是将2角和2元同时拿到投影下让学生辨析
学生小组合作分类
一类是以元为单位的叫元币,另一类是以角为单位的叫角币。
这时,老师出示人民币,学生能马上认出来,但如果老师说人民币金额,让学生在一堆人民币中找出某一张,对有些学生来说有点困难。
通过找一找、认一认,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元币和角的辨论方法
并通过观察发现人民币面值的特点:都是1、2、5
换算
3分钟
你们真了不起,熊老师今天出门忘带零钱了,你们愿意帮我换一换吗?(元币之间的换算)
学生根据课件出示人民币面额进行换算
1张100元=( )张50元
1张50元=( )张10元
1张10元=( )张1元
……
大元币换算成小元币,渗透人民币简单的加减运算。
元、角、分进率
5分钟
一(4)班的小朋友又热心又聪明,一下子就帮熊老师换了许多人民币。
师:熊老师这里有两个红包,一个红包里只有一张人民币;另一个红包里有10张人民币。请你们猜一猜,哪一个红包的钱多?
揭示结果:板书1元=10角
想一想:1角=( )分
学生有猜10张的多,有猜一样多,有猜1张的多
10张1角就是1元
1元=10角
激发矛盾,有的学生认为张数越多钱越多,有的学生不同这种观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眼睛睁得很大,迫不及待想知道究竟哪个红包里的钱多
巩固练习
8分钟
一、1元的换算
1、1元可以换几张5角?
2、1元可以换几张1角?
3、1元可以换几张2角?
4、1元还可以怎样换成角票?
二、元、角换算
2元=( )角
30角( )元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三、数一数,这是多少人民币?
一张10元、5元、2元、5角、2角、1角是多少?
在上面这些人民币中再添一张2角、1角,问现在是多少?
1、通过进率1元=10角
结合旧知10以内加减法运算,进行1元之间的换算
2、学生回答
回答是怎么想的?
3、学生讨论,像这样一堆人民币,怎样知道它是多少?
首先分类,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满10角进1元。
10元+5元+2元=17元
5角+2角+1角=8角
17元+8角=17元8角
17元8角+3角=?
思考过程:
8角+3角=11角(1元1角)
所以:得18元1角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巩固学生对人民币进率关系的掌握,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全课总结
2分钟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与人民币有关的知识,小朋友从小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开放活动——自选商场
5分钟
1、10元钱能买哪些商品?
2、10元钱只买一样商品应找回多少?
3、8元钱怎么付?
1、学生自由购物,思考10元能买哪些商品
2、回答10元只买一样,找多少
3、不同面值的钱,怎样付8元。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购物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
练习容量加大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开放活动有思维性,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反思
1、导入新颖。利用学生喜欢的小贴纸奖品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借机我问他们:“你们知道熊老师买一张这样的贴纸花了多少钱吗?”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钱?”勾起他们对钱的生活经验,借机告诉学生钱在我们国家就叫做人民币,顺理成章地导入课题:认识人民币。
2、接着我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放手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的所有人民币,看看他们认识多少,并让部分学生介绍他们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有的学生说,看数字,有的说看颜色。
3、对于像100元、50元、20元、10元的认识,我不是一张一张机械地教学生认识,而是结合元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教学,如先教学10元,再加一张10元,学生说这是20元,这时再出现一张20元的人民币,学生在认识的同时又学会了换算关系。接下来,我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将5元、5角、2元、2角、1元、1角的人民币混在一起,让学生辨认,这时,老师小结,看人民币不能只看数字,要和单元结合起来看的方法。
4、找币游戏。老师说:1元在哪里,学生举起1元人民币大声地说:1元在这里。在反复找币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学轻松、愉悦。
5、在教学1元=10角时,我一改灌输式直接教学概念,而是创设了一个比较两个红包,猜一猜谁多谁少的教学情境。一个只放一张人民币,一个红包放10张人民币,这一情境非常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红包,非常想知道它们到底有多少钱,课件演示完后,孩子们一片惊呼1元=10角,课堂效果达到了高潮。
6、购物环节设计妙。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购物环节,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形式,老师当售货员,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1、10元钱能买哪些商品?(正好用完),2、10元钱只买一样商品,老师要找你多少钱呢?3、只买一个8元钱的商品,你打算怎么付钱呢?这一环节,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活学活用。
7、渗透了节约用钱的教育思想。
附:课件
蓉园小学:熊小红
课件25张PPT。认识人民币元角1分2分5分一张换 张一张换 张5210换 张换一换一张换 张2一张换 张2换 张10一张换 张2一张换 张53元8角=( )角26角=( )元( )角2元=( )角30角=( )元填一填2033826( )元( )角数一数168( )元( )角数一数172节约是个好习惯8元3元5元2元自选商店1元4元8元10张10张欧元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