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8-16 08: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数学
2.年级:小学四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一节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掌握分数单位的特点。
3)理解单位“1”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
2)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内容分析:
教材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考虑到分数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有必要通过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理解它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两条主线:一条是从“数”的方面来理解分数,另一条是从“形”的方面来理解分数,最终达到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理解分数。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 1)课件出示:1/4问: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它是什么数?2)出示一个圆形,一条1米长的线段的图片,学生用分数表示。教师小结:一个圆,一个长方形实际上就是一个物体,1米长的线段实际上就是一个计量单位。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1/4。(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除了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可以得到1/4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途径也可以得到1/4呢?想不想亲自动手,得到一个和以前截然不同的1/4? 1)学生观察并回答2)学生观察交流并回答 通过已有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20’ (一)活动一:(明确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1. 动手操作: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捆小棒(有4根一捆的,也有8根一捆的),两人为一个小组,动手分一分,看看能不能得到它的1/4。并在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各小组情况。(二)活动二:(深化整体“1”)1. 动手操作:老师这里有12朵花,我们可不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把12朵花看作一个整体,2人为一个小组,动手分一分,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并在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最多?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各小组情况。2. 汇报交流:可以得到1/2、1/3、2/3、1/4、2/4、3/4、1/6、2/6......5/6、1/12、2/12......11/12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演示。(三)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1.一个物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一个计量单位呢?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呢?既然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我们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做“单位“1”。这里的“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它的含义非常特殊,所以我们在1的上面加上双引号。(板书:单位“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教师小结:单位“1”可大、可小,可多、可少。3.那的1/4意义就可以说成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说说3/5,3/(),()/5,()/()的意义4. 谁能来总结一下分数的意义。分数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5. 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两人为一个小组,动手分一分。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操作学生举例先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学生看书第85~86页,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成是单位“1”这一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并提高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分层练习,巩固深化10’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2、填空把一筐苹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筐苹果的( ),其中单位“1”表示( )把50支铅笔平均分成5份,把( )看作单位“1”.每份是它的( ),每份是( )支铅笔。把20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组,3个组分得这些书的( ) 单位“1”表示( ) 3、出示成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及相应画面。师:听说过吗?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师:人们通常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做事没有恒心,如果我们就从字面上理解,把它看成是打了三天鱼,晒了两天网。那打鱼的天数是总天数的几分之几?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成语,你能从中找到分数吗?十室九空、百发百中、九死一生、十拿九稳、万里挑一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交流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富有趣味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既巩固了新知,又深化了新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更有价值。
引导反思,全课小结5’ 本节我们了解了分数来源于生活,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知道了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多个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既是对以前所学分数内容的的一次复习,总结,又是对分数认识的一个提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注意了下列几点:
1、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我精心制作了一些教具,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搜集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和小故事,如“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十拿九稳”等一些与分数有关的成语故事,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2、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途径获取知识。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简单的说教学生很难接受,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等多种途径很好的地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并对分数有了很深的印象。
3、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问题的设计上注重了它的创造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思维的力量,享受创造中的快乐。如分组让学生拿一捆小棒分一分能够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个个积极动脑,动手,每个组都得出了很多的分数,效果很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