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八年级(上)第2章2.4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八年级(上)第2章2.4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8-15 09: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青岛版八上第2章
2.4《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聊城市临清京华中学 齐欣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逆向应用得出分解因式的公式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是承接整式的乘法后的内容,是整式的乘法公式的逆运用,与整式的乘法有密切的联系,从地位上看,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公式的深入学习,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提供基础,它在整册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本节课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并理解因式分解(公式法)的意义,感受整式的乘法公式和分解因式的公式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知识技能,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乘法公式的逆用;
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复习 1、回忆乘法公式:(板书)(1);(2); 2、因式分解:(1);(2);(3)。 通过“回忆乘法公式”与“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可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用卷。
新课学习 1、做一做:(1)已知,则;(2)已知,则 让学生在计算中寻求简便的解决方法,为公式法的学习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展示成果。
小组活动 2、想一想:你是如何解决上面的题目?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吗?(不用计算器) 小组合作探讨,发现逆用公式简化计算。
独立尝试 3、试一试:题组一: (1)( )( ); (2)4( )( );题组二:(1)( );(2)( ); 直观感知后,通过“试一试”对自己的理解加以验证。利用“脚手架”为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铺设垫脚石。
4、归纳:在以上因式分解中,题组一的题目是逆用 ,题组二的题目是逆用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我们称为 。(板书两公式,并与乘法的对比) 共同归纳知识,将知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
典例引路,学生示范 5、例题:(1) 解:原式=( )( ) =( )( )(2)解:原式=( )+2( )( )+( ) =( )(3)解:原式=( )+2( )( )+( ) =( ) 设置例题进行引路,三名学生展示规范书写格式,并为能力弱的学生搭建“脚手架”,提供书写的方法,避免问题出现。
尝试训练A组 练习:A组1、判断题:下列题目中哪些能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① ② ③④ ⑤能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有: (写序号)。2、用公式法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1) 解:原式=( )( )=( )( ) (2)解:原式=( )( )=( )( )(3)解:原式=( )+2( )( )+( ) =( )(4)解:原式=( )2( )( )+( ) =( )(5)解:原式=( )+2( )( )+( ) =( )(6)解:原式=( )( )=( )( )(7) (8) A组题是对本课知识的简单应用,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大部分题目设置“脚手架”,降低难度。引导学生探讨:能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的多项式有什么特点?
尝试训练B组 B组:1、判断:下列题目中哪些能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① ② ③ ④ ⑤能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有: (写序号)。2、分解因式(1)(2)(3)(4)(5)(6) B组题是在A组题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要求中等层次的学生完成,难度有所提升,题目渗透知识的灵活运用。整体法是在因式分解时最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比较明了使用这种方法的题目特征,从而达到渗透思想的目的。
尝试训练C组 C组:1、多项式加上一个怎样的单项式,就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多项式呢?2、已知、、是三角形三边的长,且,试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C组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是前后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归纳检测 1、课堂小结 2、课堂检测:课本44页练习第1、2题 由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进行总结;通过现场检测,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点评:
因式分解虽然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运算,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新的知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虽然已经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然而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对公式的逆用会产生混淆,学生的惯性思维是:平方差公式是,完全平方公式是,一旦要将公式逆向,部分学生就比较难以接受,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难度就更大一些。因此在学习卷的编写中,考虑到学生会不知道如何逆用公式,我在例题和A组题的大部分题中都搭建了脚手架,降低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轻松掌握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在练习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置A、B、C组题,有效分层,开展课内技能训练,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从整节课的实施效果看,学生从先试后学——合作发潜——循环巩固,逐步掌握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从课堂的巡批情况和课后的试卷分析情况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中等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A、B组题,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做到C组题,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够完成B组大部分题,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