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的图象,了解周期性,理解三个函数在[0,2π]或内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值及与x轴的交点等)。
过程与方法:体会图象的画法,理解三角函数线的几何求值法,并结合的作用得出的图象,由数形结合得到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的图象与性质的研究,类比的图象与性质,培养学生的认识观,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特点。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图象来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美感。
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章节的重点内容就是本节的图象与性质,而在区间[0,2π]上图象的来源更是难点,在前面§5.1里介绍了三角函数线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在这节显出优越性。教材由此推导出在区间[0,2π]上的图象,然后利用终边相同的角函数值相等从而推导出周期性,针对图象既可用余弦线也可用图象的平移方法得到,针对的图象重点理解上的性质特点。因本章高考例题者始终关注,故复习时应落实双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数形结合,综合且灵活运用图象研究性质。
教学过程:
梳理知识点
周期函数:,T为非零常数。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图象
定义域 x∈R x∈R
值域 [-1,1] [-1,1] R
单调性 在上递增 在上递减 在上递增 在上递减 在上单调递增
最值 时 时 时 时 无
奇偶性 奇 偶 奇
对称性 中心 轴 中心 轴 中心
周期 2π 2π π
2.精典例题互动主讲练
探究一: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
②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③
④
思路点拨: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有意义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可借助函数图象来求。求值域主要利用等价变化,目的是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过程让学生尝试。
结果:①
②
③
④
探究二:判断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
思路:1.先求定义域是正确判断奇偶性的前提;2.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奇偶性的前提。
若或,则为偶函数;
若或,则为奇函数;
若且,则为既奇又偶函数;
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①
②
判断下列函数的周期性:
③
④
⑤
思路点拨:①为偶函数②为奇函数③⑤可直接用公式④可画图象。
探究三: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3.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思路点拨:由的单调区间求解本题。
解:=
∴的增区间就是的减区间。
∴
∴所求增区间为
思考:本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点评:求的单调区间时,一定要注意到函数中A与的符号,一般是将化为正或用复合函数单调性求解,否则易求反。
探究四: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例4.已知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当时,函数(,,)的图象如图:
①求函数在上的表达式。
②求方程的解。
分析:由题意知A=1,,
①
∴当时,
又∵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当时,
综上,得
②
当时,有或,∴,
又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也是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为,,,
(四)课堂作业
1.求下列函数值域
①
②
③
2.(08陕西)已知函数
①求的最小正周期及最值。
②令,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
1.三角函数图象的两种作法:①常用“五点法”;②几何法——三角函数线法。
2.求三角函数定义域时常解不等式组,应借用图象或三角函数线求解,注重数形结合思想。
3.求周期常用做公式法或图象法。
4.求单调区间时,一定要注意A与的符号,以免求反。
5.比较三角函数值大小,往往用奇偶性或周期性转化为同一单调区间上的两个同名函数值,再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
(六)课外作业:
课时作业.33
板书设计
(
§
5.5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
例
1
:
例
2
:
例
3
:
) (
例
4
:
小结:
作业:
) (
1.
周期函数
2.
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
)
教学反思:
在复习本小节的第1课时里,学生表现出只会画图象,到引导层原因不清楚,故再次强调三角函数线的认识信把角在x轴上依次平铺展开,利用三角函数线找出该角对应的函数值(即纵坐标)的点后顺次连线成图象,这样学生加深理解了三角函数线的价值,更具体理解了三角函数图象的来源。在讲解例1求三角函数定义域感觉较难,强调数形结合;而在例3的例题中针对A的正负性讨论一定不得先点明,从而强调中各参数的正确含义以及它们决定函数值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