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中心中学六年级数学《位置 》导学案 1 9/2/2010 班级: 姓名
]
第一单元位置
课题 第一课时 位置(一)主备:张丽丽
课标与教材: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 感受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位置
活动一: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注意竖排为列,横排为行活动二: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先说列后说行)
活动三: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
环节二:学习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活动一:1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2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活动二: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方法要点小结:
(1)有顺序的两个数可以组成数对,数对可以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
竖排为列,横排为行。列先行后不能调。一个名称一括号,逗号分隔标明了。
格式:(列,行)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小试牛刀:
(1)同位互相说一说其他同学的座位在班里位置。(至少3个)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的第2题。
三、质疑问难: 四、整体建构:
五、当堂测试:
1、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 )B’( , )C’( , )
六、课后达标题:
A组: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
2、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
西瓜的位置记为( , )。
3、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 , ),
C点用数对表示为( , ),三角形ABC是( , )三角形。
4
⑴猴山的位置用(5,2)表示,请你在图上标出金鱼湖(6,6)、盆景园(3,8)、北门 (2,10)的位置。
⑵暑假,小明一家游览了公园,活动路线是(10,1)→(5,2)→
(7,4)→(9,7)→(6,6)→(3,8)→(2,10)。请你画出
他们的游览路线。
B组: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A、(4,4) B、(4,5) C、(5,4) D、(3,3)
1题图
2、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5,1) B、(1,1) C、(7,1) D、(3,3)
2题图
C组
1、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2、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七、课后反思: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