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学习目标
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②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知识重点
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
教学过程:一交流探究
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 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3、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补充例题:
2再次探究,释解疑惑
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为什么
四、基础运用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五:能力提升1、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
求证: △ABD≌△ACE
思考:在上题中求证:1.BD=CE
2. ∠B= ∠C
3. ∠ADB= ∠AEC
变式1:已知:如图,AB⊥AC,AD⊥AE,AB=AC,AD=AE.
求证: ⑴ △DAC≌△EAB
1. BE=DC
2. ∠B= ∠ C
3. ∠ D= ∠ E
4. BE⊥CD
3.备选题:
(1)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测得DE=DF,EH=FH,你能发现哪些结沦 并说明理由.
(2)如图,∠1=∠2,AB=AD,AE=AC,求证BC=DE.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学习目标
1、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 学生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ASA、AAS”结合图形能准确表达三角形全等。
3、能运用“ASA、AAS”的方法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难点:探索“ASA、AAS”及应用。
一:快速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你学过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二:交流探究
1.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在△ABC和△DEF中,∠A=∠D,∠B=∠E,BC=EF(图11.2—9),△ABC与△DEF全等吗 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证明:
总结出结论:
三:例题演练:如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
讨论: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四学以致用: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2.如图,AB⊥BC,AD⊥DC,∠1=∠2.求证AB=AD.
3. 能力提升:如图:∠1=∠2,∠3=∠4 求证:AC=AD
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 带①去 B带②去
C 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四、小结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一个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第15页习题11.2第5题。
2、第16、17页习题11.2第11、12题。
③
②
①
4
3
221
1111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