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 连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扇贝?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先算每张画用多少个小扇贝,再算8张画一共用多少个?
板书:① 6*4=24 (个)
24*8=192(个)
方法2:先算一共做多少朵花,再算一共用多少个小扇贝?
板书:② 一共做了多少朵小花?
4*8=32(朵)
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扇贝?
6*32=192(朵)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6*4*8 6*(4*8)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张画用多少个小扇贝,再求8张画一共用多少个,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再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扇贝;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8张画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扇贝”.
(6)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扇贝.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8张画用多少个,是以每张画多少个作单价;先求一共做多少朵花,是以一朵多少个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7)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订正: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盏)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盏)
综合算式:6×4×3
=24×3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个)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盏)
综合算式:6×(4×3)
=6×12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4)检验.师: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乘应用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出示练习题
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
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