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9-13 14: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我学会了吗?(单元复习课)
教学内容:
第18页“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我学会了吗?”是对本单元分数乘法的复习与检测。围绕三种国旗的规格展开复习,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完善认知结构,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解决更多的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倒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正确解答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经历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联系已有知识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教具与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建立认知结构。
1、提出本节课要求
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倾听同学发言并与同学积极交流
能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能正确有条理地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主动思考,会应用本单元的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人发一张评价表,要求学生先明确本节课要参与的学习过程,下课前针对自己在这四方面的表现评出星级。
2、谈话引入回顾:这两周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乘法的一些问题,先独立回顾一下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让学生举例说说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组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口算练习(8—10道题)
出示口算,指名口答,全体订正。
2、计算题(5—6道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说出下列分数以谁做单位“1”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a.男生的4/5是女生;
b.二月产量的6/5相当于三月产量;
c.金牌总数相当于奖牌总数的51/100。
4、解决教材的实际问题
谈话:第29届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五星红旗在比赛过程中一共升起过多少次?你们了解国旗长与宽的关系吗?
先出示:国旗的宽是长的
再出示P18甲、乙、丙三种国旗规格的相关信息。
让学生充分了解信息后提出跟分数乘法有关的三步以内的问题,教师引导补充。然后整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明解题思路,小组汇报交流全班订正纠正典型错误,再次分析题意,说明方法,进一步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探索规律,发展数学思考
1、拓展练习(教师根具学生实际给出有关分数的探索规律题)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再根据情况作适当提示。
2、小检测。(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进行)
四、反思评价,激励兴趣与自信
拿出自我评价表,小组开展反思评价活动,评出星级并交流感受。
第二单元 分数除法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主要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并为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并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单元整体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不含带分数)除法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能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相关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会熟练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五、教学难点: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感悟算理。
六、教学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和探索活动的有效性。
2、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整数除法的意义扩展到分数中来。
(2)突出示意图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方法过程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断提升对计算方法的认识水平,经历“再创造” 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列方程解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沟通分数乘、除法的联系。
4、安排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5、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发展。
(1)在操作中加深理解。
(2)在比较中沟通联系。
七、课时划分:
1、分数除以整数 2课时
2、一个数除以分数 2课时
3、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课时
4、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2课时
5、 “整理与练习” 1课时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9-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操作、实验、类推、猜想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
2、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
教具与学具:课件
预习要求:结合对“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认识,自学理解“分数除以整数”
检查预习:你对“分数除以整数”有哪些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设立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的活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那里的同学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2、出示情境图谈话:说说你找到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1)谈话:要解决“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应该怎样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除法?)学生口答算式.
(2)谈话: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将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谈话:请各小组代表把小组同学的意见都展示出来,全班交流。
(3)谈话: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它们的结果相同,说明大家的思路是正确的,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
3、选择算法,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对于第二个问题“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你能独立解答吗?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情况,学生交流算法
4、归纳概括,推广应用。
谈话:仔细观察、分析刚才所解决的两个问题,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本来是“除”怎么变成了“乘”呢?总结:分数除以整数也就是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组织交流。
2、自主练习2
让学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连一连。
3、自主练习4、5
这两道题把解决问题和计算知识的练习融为一体,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
4、自主练习8
计算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分数除以整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9-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
2、进一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
教具与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1、谈话:昨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小组,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帮他们解决了不少数学问题。你还记得用分数除以整数该怎样计算吗?(指名回答)
2、小竞赛:完成4道计算题,看谁又对又快
÷3= ÷4= ÷2= ÷5=
二、基本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3 判断题。
2、自主练习6 直接写得数。
3、自主练习7 填表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然后再计算填表。
4、自主练习11 解方程
在这里安排解方程,意在借用“解方程”的形式,让学生巩固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熟悉解方程的一般方法,为后面学习方程法解应用题做好铺垫。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自主练习第9、10、12、13、14、15题,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除法的价值。
1、自主练习9
这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应该用乘法计算,注意区分。
2、自主练习10、12、13
这三道是基本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加深练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自主练习14 填表题
4、自主练习15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23--2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在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3、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课件
预习要求:结合对“分数除以整数”的认识,自学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
检查预习:你对“一个数除以分数”有哪些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布艺手工劳动吗,会做什么呀?看我们布艺小组同学做的书信袋,既环保又实用,多么有创意。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出算式2÷,想一想为什么列除法算式?请大家观察这道算式,它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整数除以分数。2、师:可以先通过画图的方法来思考。想一想,该怎样计算?
谈话:从大家的思考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2÷=2×5。这个等式中的5与有什么关系呢?从这个等式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3、谈话: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但是,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具有普遍性吗?我们通过解决第二个问题进一步验证。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小组讨论计算方法,进一步验证猜想,全班交流。
4、谈话:我们通过解决这个问题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想,那么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1题
2、自主练习第3、5题
3、自主练习第6题
这题是一道简单的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注意说明“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及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23--2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在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3、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串联情境,明确要求
谈话:同学们,洋娃娃的裙子多漂亮!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给洋娃娃做几条美丽的裙子,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2、师: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怎样算呢?将你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里。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大家说一下?
3、谈话:回顾联系以前学习的2÷=2×5,再观察今天学习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能说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吗?师生共同将计算法则补充完整。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4题
这是一组计算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注意针对学生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典型错误及时进行指导。
2、自主练习第7题
3、自主练习第8题
这是学生用所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可以求1小时走的路程即同学的速度,走路程多的同学较快。也可以求走1千米所用的时间,用时少的同学较快。教师要提倡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
4、自主练习第9题
5、自主练习第10题
这是一道分数连乘应用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找准单位“1”的数量,然后再列式计算。注意在计算分数乘法时不要和刚学习的分数除法混淆。
6、自主练习第11题
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在第8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熟知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23~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的意义,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等量关系的明确”,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通过线段图的绘制,使学生掌握用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课件
预习要求:结合课本情境图中的信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检查预习:说一说你的收获(数量关系、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一个等量关系式:全班人数×=女生人数,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仿照上面列几个等量关系式吗?
①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的
②大熊猫的寿命约20年,想当于猩猩的。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看看布艺兴趣小组在活动中遇到那些数学问题(出示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2.解决问题
(1)谈话:下面我们先来画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尝试画图,指名板书。
(2)根据线段图,你能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吗?写下来,并将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在等量关系式中,谁是未知的?所以这个问题适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3.学生尝试解决第二个红点。
4.集体交流:(1)交流分析的方法,展示画图法(2)交流解答的步骤:(3)交流答案和检验。
5.谈话: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
6.比较两种解决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3
2. 自主练习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23~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的意义,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等量关系的明确”,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通过线段图的绘制,使学生掌握用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熟练地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课件
一、复习准备,唤醒旧知
1.学生自主解决自主练习第6题。
2.交流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二、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解决自主练习8
2.解决自主练习9
3.解决自主练习13
谈话:你是怎样理解图意的?
4、解决自主练习14
这两道小题的解决方法不同,为什么?
5.交流:解决问题需注意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17题
2.自主练习18题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32—35页。
教学目标 ( http: / / clk. / click / click.php cpid=510&ads_id=47&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 / / www. / adpage.php&k=%u76EE%u6807&s=http%3A / / www.frjy.cn / Html / news / MSuEdition / sushiyis / 1132420070910214200.html&rn=488066&v=1&ref=http%3A / / www. / s%3Fie%3Dgb2312%26bs%3D%25C7%25E0%25B5%25BA%25B0%25E6%25C1%25F9%25C9%25CF%25D0%25A1%25CA%25D6%25D2%25D5%25D5%25B9%25CA%25BE%26sr%3D%26z%3D%26cl%3D3%26f%3D8%26wd%3D%25B7%25D6%25CA%25FD%25C1%25AC%25B3%25CB%25BD%25CC%25D1%25A7%25C9%25E8%25BC%25C6%26ct%3D0&province=%u5C71%u4E1C&city=%u9752%u5C9B" \t "_blank )
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课件
预习要求:结合课本情境图中的信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检查预习:说一说你的收获(数量关系、线段图),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3.解决问题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4、组织交流。
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5、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4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 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黑板列式计算。全班交流与例题进行对比。
3.自主练习6、9
学生读题,对这两道题进行对比,弄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提出解题思路。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之后全班交流。
4. 自主练习7、10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32—35页。
教学目标 ( http: / / clk. / click / click.php cpid=510&ads_id=47&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 / / www. / adpage.php&k=%u76EE%u6807&s=http%3A / / www.frjy.cn / Html / news / MSuEdition / sushiyis / 1132420070910214200.html&rn=488066&v=1&ref=http%3A / / www. / s%3Fie%3Dgb2312%26bs%3D%25C7%25E0%25B5%25BA%25B0%25E6%25C1%25F9%25C9%25CF%25D0%25A1%25CA%25D6%25D2%25D5%25D5%25B9%25CA%25BE%26sr%3D%26z%3D%26cl%3D3%26f%3D8%26wd%3D%25B7%25D6%25CA%25FD%25C1%25AC%25B3%25CB%25BD%25CC%25D1%25A7%25C9%25E8%25BC%25C6%26ct%3D0&province=%u5C71%u4E1C&city=%u9752%u5C9B" \t "_blank )
1.通过练习,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课件
一、计算套餐。
1、口算比比看。
2、脱式计算
3、解方程。
二、解决问题套餐。
1、自主练习2
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寻找信息,明确问题。
2、自主练习11
关于睡眠时间先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弄懂图意、题意。指定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全班进行独立计算,之后交流。
3、自主练习12
4、自主练习13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学生能解决问题且能讲清思路就可以。
5、自主练习15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我学会了吗?(单元复习课)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3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四则计算
教具与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历史知识,引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出示青铜“豆”图片。)
2、介绍:豆是我国古代用来盛食物的青铜器皿,盛行于两周,它既可以用来盛放干食如煮好的肉类,也可盛放调好的汤汁如羹类。最早的青铜豆见于西周时期,早期的铜豆多是无耳的。(出示1号豆图片)
春秋时开始有豆盘两侧加耳的铜豆,而在豆盘上加盖的组合则是战国时流行起来的。这件豆是春秋晚期,用红铜镶嵌,描绘巨兽中箭,各种禽兽飞跃奔走,而猎人处于兽群之中勇武行猎的情景。整个图象结构基本上改变了商周以来的模式,成为战国画像艺术发展的先驱。(出示2号豆图片)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谈话: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问题,解决问题:
(1)2号豆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拓展知识,加深理解。
1、拓展知识:
介绍: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等金属。我国的许多青铜器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几件:
(1)司母戊鼎:商朝后期制造的,用于王室祭祀,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长110厘米、宽是长的、长是高的。
(2)四羊方尊:一种饮酒用具,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高约58厘米,重约35千克,是司母戊鼎重量的。
2、加深理解:
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强化练习,巩固提高。
1、看图列式计算
2、根据下面的条件, 先说出哪个是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2)修好了一条路的。
(3)一堆煤的已经运走。(4)这批布的是花布。
3、对比练习:(先画出线段图,再进行解答)
(1)水果店运来40筐水果,其中苹果占,苹果有多少筐?
(2)水果店运来苹果40筐,占运来水果总数的,运来水果多少筐?
(3)红红看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总页数的。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4)红红看书,已经看了140页,占全书总页数的。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4、解决实际问题:
(1)小冬家养黑兔20只,相当于白兔只数的,养白兔多少只?
(2)一个正方体鱼缸棱长米,里面盛有立方米的水,水深多少米?
(3)六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五年级学生人数的,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小刚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18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这袋面粉还剩多少千克?
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师谈话: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