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b版必修3)数学:1.2.2《条件语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b版必修3)数学:1.2.2《条件语句》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9-14 08: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一、概述
“条件语句”是算法中最基本语句之一,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框图”、“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之后的进而要学习的内容,是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基础。通过对“条件语句”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其逻辑结构,锻炼思维,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条件语句和条件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掌握条件语句的语法规则和用算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写算法步骤,画程序框图,编写程序。
·通过课堂练习,独立思考,更深层次理解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其逻辑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独立思考,一题多解,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条件语句的格式、结构;用所学算法语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条件语句编写解决问题的程序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计算机已不算陌生,且高一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生已学习过的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的两种形式对应将要学习的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
3、前面已经学习了输入、输出与赋值语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设计教学程序,知识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设置问题情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
五、教学过程 (由新课引入、概念构建、技能演练、深化新课、课堂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一)、新课引入
1、创设情景。
①先请同学们画出“求实数x的绝对值”的框图。由于刚刚学习过了条件语句的框图,同学们对此非常熟悉,应该很快就画出来了。
②对同学们画出的框图做点评:同学们画出的框图各异,有的同学引进了一个变量,有的同学引进两个变量,并且同学们的画法涉及到条件结构的两种类型。
③挑出两名同学的框图,用幻灯片展示(如下),正好对应条件结构的两种类型,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引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条件语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注: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们回顾了以往所学知识,并且很顺利的过渡到今天所学新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INPUT x
IF x>=0 THEN
PRINT x
ELSE
PRINT –x
END IF
END
(二)、概念构建
学生们已经学过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利用认知迁移规律,导出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IF-THEN-ELSE形式和IF-THEN形式,并引导学生去比较两种形式的区别,加深对逻辑条件结构的理解。
条件语句
1、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有两种:(1)IF—THEN—ELSE语句;(2)IF—THEN语句。
2、IF—THEN—ELSE语句
IF—THEN—ELSE语句的一般格式为图1,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2。
图1 图2
分析:在IF—THEN—ELSE语句中,“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1;若条件不符合,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
3、IF—THEN语句
IF—THEN语句的一般格式为图3,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4。
注意:“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条件不满足时,结束程序;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边的语句,若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它语句
(三)、技能演练
练习:编写程序
1. 判断输入的任意数x的奇偶性。(提示:取余数用函数MOD)
2. 输入两个数,输出其中较大的数。
注:设计这两道练习,让学生们熟悉条件语句,从而能够应用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来解决问题,
(四)深化新课
1.多个简单条件语句:
例1:编写程序,输出三个整数中最大的数。
分析:由上面的第二个练习出发,引导学生思考:
1 选出两个数中的最大数,比较一次就可选出,那么选出三个数中的最大数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2 需要比较三次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只要比较两次就够了,接着让学生们回答第三个问题
3 该怎么比较?(先两个数比较大小,较大的数再和第三个数做比较。
两个方案:
1. 用另外一个变量来存放最大值
2. 为了节省变量,就用三个变量中的一个(如a)来存放最大值。
方案1,方案2所对应的框图及程序如下
注:设计这道例题,一来是巩固刚才学过的条件语句及其两种结构,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由一个简单条件语句进而研究多个简单条件语句合在一起的情况。二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在很多情况下,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解决方法,学生要学会比较,判断,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两个方案对应的框图和程序如下:
I
2.条件语句的嵌套:
例2: 已知函数,设计一个程序,输入任意一个x的值,输出对应的函数值,并画出流程框图。
注:同学们可以思考用多个简单条件语句的方式写,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试着用条件语句的嵌套来写。
①嵌套在“IF”语句中
程序:
INPUT x
IF x<=0 THEN
IF x=0 THEN
y=4
ELSE
y=(x+2)︿2
END IF
ELSE
y=(x-2)︿2
END IF
PRINT y
END
②嵌套在“ELSE”语句中
程序:
INPUT x
IF x<0 THEN
y=(x+2)︿2
ELSE
IF x=0 THEN
y=4
ELSE
y=(x-2)︿2
END IF
END IF
PRINT y
END
注:比较两种写法的异同,使同学们体会这种嵌套方式。
练习:编写程序,输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系数,输出它的实数根。
分析:先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用程序框图表示出来,然后再根据程序框图给出的算法步骤,逐步把算法用对应的程序语句表达出来。
算法分析:
在求解方程之前,需要首先判断判别式的符号,再根据判别式的符号判断方程根的情况:△>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这个过程可以用条件语句的嵌套来实现。
注: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框图在学习条件结构的框图时已经详细的讨论过了,当时给出了不同的算法框图,此时可以参考课本上的框图,写出该框图所对应的程序。此练习是为了巩固条件语句的嵌套而设计的。
INPUT “a,b,c=”: a,b,c
d=b︿2-4*a*c
IF d>=0 THEN
p=-b/(2*a)
q=SQR(d)/(2*a)
IF d=0 THEN
PRINT “x1=x2=”; p
ELSE
PRINT “x1=x2=”;p+q,p-q
END IF
ELSE
PRINT “no real root.”
END IF
END
21世纪教育网
(五)课堂小结
1、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有两种:(1)IF—THEN—ELSE语句;(2)IF—THEN语句。
(1)[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2.条件语句的应用:21世纪教育网
①多个简单条件语句
②条件语句的嵌套 (嵌套在“IF”语句中,嵌套在“ELSE”语句中)。
注:通过小结,让同学们对今天所学内容有个总体的认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学习。
点评:这节课主要内容为条件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以及用法,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为主,倡导学生勇于实践、大胆表达、教师起指点、调节和提出新问题的作用。问题的设计有亲和力,体现本节课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开始
输入
结束

输出
输出

开始
结束


输出
输入
开始
INPUT x
IF x<0 THEN
x=-x
END IF
PRINT x
END


满足条件?
语句1
语句2
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满足条件?
语句


(图4)
IF 条件 THEN
语句
END IF
(图3)
c>a
输入a,b,c
b>a
a=b
开始
a=c
输出a
结束




开始
输入a,b,c
b>a
m=b
m=a
c>m
m=c
输出m
结束




IINPUT “a,b,c=”; a,b,c
IF b>a THEN
a=b
END IF
IF c>a THEN
a=c
END IF
PRINT a
END
INPUT “a,b,c=”; a,b,c
IF b>a THEN
m=b
ELSE
m=a
END IF
IF c>m THEN
m=c
END IF
PRINT m
END
输入




输出
结束
输入




输出
结束
开始
开始
结束
输入




输出“方程无实根
输出
输出
满足条件?
语句


IF 条件 THEN
语句
END IF
满足条件?
语句


IF 条件 THEN
语句
END IF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