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教学设计(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区)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教学设计(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5-10 07: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
能力目标:
1.掌握分析小说的几个要素,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2.体味文中语言运用的独特之处。
情感目标:
结合前后文,透视封建社会统治者专制集权下的残暴统治,体会乱世也能见真情的人间情味。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
介绍、讨论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音、视频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前后文以及整部《水浒》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讨论中贯穿鉴赏方法和问题知识,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各个层面都有所收获。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好汉歌或者观看倒拔垂杨柳视频(见“音频”“视频”栏目),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知道的水浒故事和自己最这本书的了解情况。
二、必要知识补充
【作者简介】
施耐庵,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出现一些有关资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水浒》简介】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前后文简介】
鲁达仗义救金老父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鲁达亡命于代州雁门县,巧遇金老,暂住赵员外七宝村。为了安身避难,鲁达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法名智深。鲁智深不守清规,酒肉照吃,醉打山门,真长老只得举荐他往东京大相国寺去做职事僧。智深路过桃花村,醉打小霸王,行至瓦官寺,又遇史进除掉匪人生铁佛崔道成及飞天夜叉邱小乙。智深至大相国寺,清长老见其凶悍,便令其看守酸枣门外菜园。在菜园,他力伏众泼皮,倒拔垂杨柳,艺惊豹子头,遂与林冲结拜为兄弟。
【题目简介】
课文选自《水浒传》第7回,回目的标题是“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三、熟悉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学生通读课文,概括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总结:
开端:泼皮寻事
发展:技制泼皮
高潮:倒拔杨柳
结局:众泼心服
第二课时
讨论课:
一、介绍小说的要素:
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细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小说往往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发展。选文将鲁智深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放在矛盾斗争中来写其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性格。请找出这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2.课文主要是介绍鲁智深,为什么穿插了很多描写众泼皮的细节 3.本文是怎样运用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
提示1:
语言描写:鲁智深对众泼皮说:“你那伙鸟人,休要瞒洒家,你等都是什么鸟人,来这里戏弄洒家 ”中可以看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他明知泼皮的阴谋,却还给予他们解释的机会,这说明他并不是一个不分青红皂白的莽汉。
行动描写:鲁智深不等张三、李四动手,便先发制人,用“早起”、“踢”几个词,表现出他的心思缜密、反应敏捷、武艺高强。
心理描写:鲁智深怀疑泼皮假意奉承,“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撷洒家”,由此看出他心思缜密、粗中有细的特点。
提示2:
开头一段写泼皮与鲁智深的冲突,是为了引发鲁智深嫉恶如仇的本性,表现了他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从他后来对待众泼皮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性情豪爽、不计前嫌。整个故事塑造出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形象。
鲁智深出身于军官,经验丰富,因此粗中有细、机警敏捷,正因为如此,才没中泼皮的圈套。如不穿插描写泼皮这一群体形象,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提示3:
选文最后一段叙述因鲁智深烦鸦咕噪而倒拔杨柳,活脱脱地塑造了一个性格洒脱、豪放的壮汉形象。
这样插进老鸦啼叫的细节:
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找到出发点,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
三、扩展运用
运用上述分析方法,选择《水浒》中的其它回目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