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2010-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单元达标训练数学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2010-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单元达标训练数学试题(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9-15 18: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章第1节 课题名称 §1.1.1 探索勾股定理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王修萍
学习目标 1、探索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计算题和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用面积法探索、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面积。
学习过程与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自主学习:(课本P2—P4)[来源:21世纪教育网]1、观察课本P3中图1—2,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 ,= ,= 图中的各正方形的面积,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求得的?(2)、、之间的关系是 (3)正方形A、B、C的三条边所围成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若这个三角形三边长依次为a、b、c,则= ,= ,= (4)你发现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2、观察课本P3中图1—3,同样完成以上问题:21世纪教育网思考:(1)在计算正方形C的面积时,你有几种方法?21世纪教育网 (2)在图1—2中,你发现的关系在图1—3中仍然成立吗?3、通过前面的分析和归纳,将本节课所学的勾股定理在书上找出来。21世纪教育网思考:(1)此定理为什么称“勾股定理”? (2)勾股定理反映 存在的关系。 (3)运用勾股定理时,应特别注意 ______                                
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例1:在△ABC中,的对边分别为a、b、c,=900,(1)若a=5,b=12,求c。(2)a=16,c=20,求b。(3)若a:b=3:4,c=40,求a和b。例2:课本P4,想一想请在旗杆顶部折断处和底部分别标上字母A、B、C,旗杆折断后构成 形且已知 ,由 定理可求出 长。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5随堂练习第1题。2、完成课本P7数学理解第3题。3、在△ABC中,=900(1)若a=8,b=6,求c。(2)若c=20,b=12,求a。(3)若a:b=3:4,c=10,求△ABC的面积。4、完成课本P5随堂练习第2题。选做题:某楼房三楼顶端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9.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是 。2、该定理揭示了 三角形中 之间的关系。3、此定理是 和 的结合,Rt△ABC是 ,是 。
作业布置 1、课本习题1.1的第1、2、4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章第1节 课题名称 §1.1.2 探索勾股定理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王修萍
学习目标 1、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和方法。2、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所研究的直角三角形。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课本P7—P9)1、课本P7图1—5中得到的更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 更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 又可以表示为 。 由相同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得等式 对等式两边整理 得: 从而验证 2、在图1—6中,分割以c为边长的大正方形后,所得每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每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为 所得中间小正方形边长为 小正方形面积为 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可以表示为 又可以表示为 由相同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得等式 对等式两边整理 得: 从而验证
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例1:(课本P9)3、课本P11“联系拓广”。4、课本P14“|议一议”。5、阅读理解课本P12—P14,并完成“做一做”。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10随堂练习第1题。2、完成课本P15随堂练习第1题。3、完成课本P15习题1.3问题解决第2题。4、完成课本P16习题1.3联系拓广第3题。
课堂小结 1、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 。2、根据同一种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 定理。3、实际应用勾股定理时,要把问题转化在 三角形中。
作业布置 1、课本P11习题1.2的第1、2 P15习题1.3的第1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章第2节 课题名称 §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王修萍
学习目标 1、用三边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验证过程。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课本P17—P18上)1、是不是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呢?不妨动手做一下:男生完成:已知a=5,b=12,c=13,作△ABC。女生完成:已知a=3,b=4,c=5,作△ABC。过程:(1)作线段AB=C,(2)分别以A、B为圆心,以b、a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线段AB的同旁于一点C。(3)连结AC、BC,则△ABC为所求。量一量:你作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若是,找出其直角、直角边和斜边。2、你能猜想到什么结论?请在课本中找出来。3、满足 ,称为勾股数。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然而以上所得结论只是从特例中猜想出来的,你能否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解释一下这个结论,从而验证出猜想是正确的呢?请阅读下面的验证过程,并说出每一步的理由?已知:在中,并且,求证:证明:作,使,那么(为什么?)由已知条件,可得,即(﹥0,C﹥0)在和中有则≌,所以结论: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课本P18例1)
三、达标训练:课本P20—P21,习题1.41、完成知识技能第1题。2、完成数学理解第2题。3、完成数学理解第3题。4、完成问题解决第4题。5、完成联系拓广第5题。
课堂小结 1、在解题时,不能简单的看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第三边的平方,而应先判断哪一条边有可能作为斜边,往往只须看 。2、勾股数组中各数的相同的 倍仍组成勾股数组。
作业布置 1、课本P18随堂练习的第1题和第2题2、如图AB=24,BC=20,CD=15,AD=7,=90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3、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章第3节 课题名称 §1.3 蚂蚁怎样走最近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王修萍
学习目标 1、会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2、运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构造直角三角形。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 1、完成课本P22蚂蚁爬行问题。思考:(1)将圆柱侧面展开成一个长方形,是将一个 上的路线问题转化为 上的路线问题。 (2)你所选取的最短路线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你构造了一个 形,利用 定理,就可以求出你选取的最短距离。(4)写出你求解的过程:2、完成课本P23李叔叔测垂直的问题。思考:(1)李叔叔量得AD、AB、BD长后,就可以判断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理由是在 中,他运用了 定理。 (2)在只有一个长度为2 0厘米的刻度尺的情况下,你还能找出几种检验AD垂直于AB的办法?
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问题1:小明家一个标着刻度的圆柱形玻璃容器,高为18cm,底面周长为60cm.一天,小明看到一只蚂蚁在距下底1cm的A处,与点A正对的圆柱形容器外侧距下底面17cm的B处有一饭粒。试着求出苍蝇爬到B处所走最短路线长。问题2:一只蚂蚁如果沿长方体的表面从A点爬到点,那么沿哪条路最近,最短路程是多少?已知长方体长2cm,宽1cm,高4cm。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23随堂练习第1题。2、完成课本P24问题解决第4题。
课堂小结 1、将曲面路线问题( )侧面展开图上的平面问题( )用 ( )定理解决。2、遇到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将问题转化成 模型,即构造 形,用 定理去解决。
作业布置 1、课本P23:习题1.5的第1、2、3、4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 课题名称 第一章 回顾与思考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复习课 主备课人 王修萍
学习目标 回顾本章的知识。体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重点难点 总结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的关系,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概念: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与b的 等于斜边c的 即 。 2、勾股定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 的三个 数,称为勾股数。 练习:课本P25~26 复习题的第1、2、3题。1、解: 2、解: 3、解: 二、精讲互动(课本P25~30复习题)第6题:(1)将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由小到大依次标为a、b、c,对应的三个半圆面积依次记作Sa、Sb、Sc。(2)a、b、c三边关系为 .(3)Sa= ; Sb= ;Sc = (4)探索Sa、Sb、Sc之间的关系 第7题 :(1)左图中:S大正方形= = 右图中:S大正方形= = (2)由以上得: = 整理得 从而验证了勾股定理。第8题:设绳子上相邻两个结之间的距离为b,则得到的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 因为 所以这个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第13题:(1)在电梯下前方的三角形中标字母A、B、C在前右方的高的上方标字母D。 (2)图中,能放入电梯内的竹竿的最大长度是 的长度。 (3)直接求这个长度,长度所在的图形中条件够吗?若不够,你准备如何转化?三、达标训练:完成复习题第9、10、14题。
课堂小结 1、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由几何图形联想到有关的代数表示,由代数表示又联想到几何图形,运用了 的思想方法。2、将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运用了 的思想方法。3、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达到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目的,运用了 思想方法。
作业布置 课本P25复习题第4、5、11、12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 课题名称 第一章 习题课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练习课 主备课人 王修萍
学习目标 运用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体会和总结。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和精讲互动:一、数与形结合,将题中已知的量体现在图形之中1、一艘轮船以16海里/小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在同时同地以12海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多远?2、某工厂大门形状如图,其中上部分为一个半圆,下部分为一个长方形,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要通过此门,已知卡车高2.5米,车宽1.6米,你认为卡车能否通过工厂大门?请说明理由。 二、利用平移或展开成平面等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葛藤常绕着树干盘旋而上,总是沿最短路线螺旋前进,如果树是圆柱形的且底面周长为1.2米,葛藤绕树一圈升高0.5米,则它绕10圈爬行的路程是多少?4、一段楼梯的最高点B与最低点A的距离是5米,且楼梯宽度为2米,若要给此段楼梯铺地毯,已知地毯单价为50元/平方米,问铺完该段楼梯表面至少需要多少钱?
三、利用勾股定理将关系转化为方程5、如图,已知三角形△ABC中,AB=10,BC=21,AC=17,求△ABC的面积。6、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三角形沿直线AD折叠,使点C落在AB上点E处,求CD长。四、利用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不同求法解决问题选做题:某工厂A前面有一条笔直的公路,原先有两条路AB、AC可以从工厂A到达公路,经测量得AB=6千米,AC=8千米,BC=10千米,现需要修建一条公路,使工厂A到公路的距离最短,求出所修公路长?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题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章第 1 节 课题名称 §2.1.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明确在有理数范围内数不够用了,从而引入新数的必要性。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重点难点 重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难点: 对有理数不够用的理解。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到目前为止,已学过的数有哪些?2、有理数是怎样分类的?3、在现实生活中,有理数是否可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4、阅读课本P32,拿出你用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经过重新剪拼后得到的一个大正方形。思考:(1)在剪拼过程中,什么量没有变化?大正方形与两个小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回答书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尝试说明理由。(3)可能是有理数吗?尝试说明理由。5、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讨论,你有什么体会?
二、精讲互动:1、拼图展示,交流自主学习结果,教师点拨。2、课本P32“做一做”(1)回顾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长为,,斜边为c,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这个问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2,斜边为,根据勾股定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是整数吗? b是分数吗? b是有理数吗?说明理由。3、上面讨论的数,b是整数吗? 是分数吗? 是有理数吗?4、根据以上过程,体会一下,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33随堂练习第1题。2、完成课本P33习题2.1知识技能第1题。3、在△ABC中,CD⊥AB,垂足为D,AC=6,AD=5,问:CD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可能是有理数吗?4、如图,下面是面积分别为1, 2, 3, 4, 5 ,6 ,7, 8, 9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的正方形有________个。5、设面积为的圆的半径为y,y是有理数吗?说明理由。6、完成课本P33问题解决2,画在书上。
课堂小结 判别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的方法:先判断它不是 ,再判断它不是 。
作业布置 1、课本P33问题解决第3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二 单元/章第1节 课题名称 §2.1.2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无理数的概念。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重点难点 重点:1、无理数的概念。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3、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难点: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有理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课本P34-P35,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观察课本P34图2—2,将书中所提出的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在书上。 (2)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的估算方法:先估算出 位,然后 位,接着 位…,这种估算方法称为“无限逼近法”。3、课本P34“做一做”类比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的估算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的值?4、阅读课本P35“议一议”,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所给的数是有理数吗?(2)把所给的数化成小数的结果写在书上,指出它们分别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3)有理数总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___________ 。 (4)无理数是 ,例如: 。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无理数(1)定义:(2)常见的无理数的类型:①开方开不尽的数,也就是一个数的平方如果不是完全平方数,那么这个数就是无理数;②含的一类无理数;③构造型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如0.585 885 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3、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4、课本P35例1,说一说你是如何判别的?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36随堂练习第1题。2、判断题(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 )3、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3.78788788878888是无理数 B.无理数分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C.无限小数不能化成分数 D.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4、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0.351,-,3.14159,-5.2323332…,12345678910111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是有理数, 是无理数。5、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6、设面积为的圆的半径为,(1)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2)估计的值(精确到十分位,并利用计算器验证你的估计)(3)如果估计到百分位呢?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总可以用 表示,而无理数是 。2、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所用的估算方法是 。
作业布置 1、课本P37习题2.2第1、2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二 单元/章第2节 课题名称 §2.2.1 平方根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2、能明确开方与乘方是互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一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重点难点 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算术平方根的求法。难点:的意义和性质。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 。2、乘方的定义是 。3、课本P38引例(1)根据勾股定理,结合课本P38图2—3完成填空,填在书上。(2) x, y, z, w中, 是有理数, 是无理数。4、阅读课本P38中间一段内容,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填空:①因为,所以2叫做4的 ,记为 ;②因为,所以3叫做9的 ,记为 ;③因为,所以5叫做25的 ,记为 。(2)算术平方根是怎样定义的?算术平方根又是怎样表示的?如何读?在书上找出来。想一想:①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 ,记为 = ②负数 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当式子有意义时,一定表示一个 数。(3)根据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表示2、3、16、64的算术平方根。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课本P38例1思考:(1)求算术平方根时是借助哪一种运算进行的 (2)在求的算术平方根时,在什么情况下结果不带根号?什么情况下结果带根号?(3)解决引例中的问题,x= ,y= , z= ,w= 。3、课本P38例24、的意义及性质(1)下列各式哪些有意义?哪些没有意义?若有意义求出相应的值,若没有意义请说明理由。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体会一下有什么性质?
三、达标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B.±4是16的算术平方根C.-6是(-6)2的算术平方根 D.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2、的算术平方根是( )A.±6 B.6 C.± D. 3、完成课本P39随堂练习第1题。4、完成课本P39随堂练习第2题。 5、补充练习(1)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则这个数是________。(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3)正数_________的平方为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_。(4)(-1.44)2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_。(5)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算术平方根的 ,以及具有 。
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P40习题2.3第1、2、3。 选做题:若x+y= 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章第 2节 课题名称 §2.2.2 平方根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会进行有关平方根的计算。 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1、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2、利用开方与乘方是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难点:开平方的概念。
一、自主学习:1、9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算术平方根是 。2、表示 。3、阅读课本P40—P4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回答 P40“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2)什么是平方根?平方根如何表示?在书上找出来。思考:x、必须是正数吗? 可以是0或负数吗? 4、平方根的性质是什么?在书上找出来。(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的算术平方根“ ”,另一个是“ ”它们 ,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记作“ ”;读作 。(2)0有 个平方根;(3)负数 平方根。想一想: 为什么负数没有平方根?说说理由。5、总结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可以从定义、个数、表示方法 、运算结果四方面进行总结。(2),—,±各表示什么?6、(1)什么是开平方? 开平方时,被开方数是什么数?(2)我们共学了几种运算,这几种运算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课本P41例33、课本P42“想一想”(1)= = (2)= 根据(1)(2)的结果,归纳(3):对于正数a,()2 = ,说说理由。4、课本P43第5题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42随堂练习第1题。2、完成课本P42随堂练习第2题,填在书上。想一想:在第(2)题中容易出现怎样的错误?3、选择题(1) 16的平方根是( ) A.±4 B.24 C.± D.±2(2)(-11)2的平方根是( ) A.121 B.11 C.±11 D.没有平方根(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是-4的平方根 B.2是(-2)2的算术平方根C.(-2)2的平方根是2 D.8的平方根是4(4)的平方根是( ) A.4 B.-4 C.±4 D.±24、一个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和,求a=?,x=?5、完成课本P42习题2.4第2题。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 2、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是 ,开方时一定要保证这个数是 。
作业布置 1、课本P42习题2.4知识技能第1、3、4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二单元/章第 3节 课题名称 §2.3 立方根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2、能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进一步明确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3、能记住立方根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1、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2、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难点: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若x2=a,则x叫a的 ,即x= 。2、平方根的性质是 。3、什么是开平方?它与 运算是互为逆运算。4、阅读课本P44—45,(1)球的体积公式是:为球的半径),半径为1m时,体积为 ,若新的球形储气罐的体积是原来的8倍,则它的半径是原储气罐半径的 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课本P44“做一做”以及“议一议”,答案写在书上。(3)什么是立方根?什么是开立方?在书上找出来。①如果是的立方根,那么 。②立方根的表示方法应注意什么?与平方根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③开立方运算与立方运算的关系是 。④开平方时,被开方数是 ,开立方时,被开方数是 。(4)总结立方根的性质,在书上画出来。思考:①一个数的立方根有几个?说明理由。 ②找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性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课本P45“想一想”。公式:= ,= , = . 说说理由。3、课本P45例1、P46例2(1)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是什么?(2)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应注意哪些问题?(3)在例2中①各式表示什么意义?②利用什么知识点可以直接进行计算?
三、达标训练: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0, 1, -, 6, -, 0.0012、完成课本P46随堂练习第1题。3、完成课本P46随堂练习第2题。4、下列说法对不对?(1)-4没有立方根; ( ) (2)1的立方根是±1; ( )(3)的立方根是; ( ) (4)-5的立方根是-; ( ) (5)64的算术平方根是4 ( )5、完成课本P46习题2.5第3题,填在书上。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的重要知识有 。 2、这节课中,你学会了数学方法是 。
作业布置 课本P46习题2.5第1、2题P47第4、5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二 单元/章第4节 课题名称 §2.4 公园有多宽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2、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重点难点 重点:1、能通过估算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2、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难点:根据估算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学校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面积为20平方米。(1)花坛的边长为多少?你能估计它的大小吗?(2)如果要求精确到1米,估计其边长大约为多少米?(3)如果误差小于1米,估计其边长大约为多少米?比较第(2)(3)题,说出“精确到1米”与 “误差小于1米”意义的区别。“精确到1米”指的是 ,“误差小于1米”指的是 。2、阅读课本P48引例,理解题意后完成以下问题:(1)在第(1)题中,你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2)它是几位数?你是怎样估计的?(3)在第(2)题中,“误差小于10米”指的是 ,公园的宽大约是 。 (4)总结估算无理数的步骤。⑤完成引例第(3)题。3、课本P48“议一议”(1)在第(1)题中,你的判别方法是什么?(2)第(2)题,按估算无理数的步骤进行。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估算无理数的方法及步骤方法:(1)通过平方运算,两边“逼近法”; (2)误差小于多少就估算到哪一位。步骤:(1)先确定位数(2)由高位到低位顺次估计。3、课本P48例1(1)将实际图形转化为数学图形,找出条件,并将有关量标在图中。(2)怎样理解“当梯子稳定摆放时,它的顶端能达到5.6米高的墙头吗”这句话?4、课本P49“议一议”(1)除了小明的做法外,还有什么方法?(2)总结无理数与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49随堂练习第1题。(1) (2)2、完成课本P49随堂练习第2题。3、完成课本P50第4题。4、a是的整数部分,b是的整数部分,则a2+b2=______。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有 。2、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常用的方法: 。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P49习题2.6第1、2、6 选做题:课本P49第3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章第5节 课题名称 §2.5 用计算器开方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难点: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说出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2、4的平方根是 , 的平方根是 , 0.064的立方根是 , -8的立方根是 。3、比较与2.7的大小关系, 说说比较的方法。4、阅读课本P51-P52,理解后回答以下问题:(1)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的按键顺序是:先按 ,再按 ,最后按 。(2)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的按键顺序是:先按 ,再按 ,最后按 。 (3)利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应注意的问题:①用不同型号的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时,按键顺序可能有所不同,使用计算器应先阅读说明书。②若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含有运算的式子,不要忘记 。5、完成P52“做一做”,将结果直接写在书上。 6、阅读课本P52例1,想一想,怎样利用计算器比较带根号两数的大小?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课本P52“议一议”规律:(1) (2) 把问题(1)(2)的开平方运算改成开立方进行探索。
3、课本P53习题2.7第3题。4、课本P53习题2.7第4题。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53随堂练习第1题。2、完成课本P53知识技能第1题,将结果写在书上。3、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 与; (2)与; (3).4、对于,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5、(1)对于一个正数12,利用计算器将该数除以2,将所得的结果再除以2,…随着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2)利用-12试一试,是否有类似的规律?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的知识有1、 2、 。
作业布置 1、课本P53习题2.7第2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章第 6节 课题名称 §2.6.1 实数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实数的概念,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2、明确在有理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适用于实数。3、能记住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重点难点 重点: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2、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难点: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举例说明什么叫无理数,什么叫有理数?2、课本P54引例,填在书上。3、说出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分别是什么?4、阅读课本P54—P55“议一议”,理解后完成以下各题:(1) 与 统称为实数。(2)实数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对实数进行分类应注意什么?5、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在有理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一样吗?6、课本P55“想一想”,答案写在书上。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1)有理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适用于实数。①实数a的相反数为 ,0的相反数是 。②实数a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 ,负数的绝对值是 ,0的绝对值是 。③若,实数a的倒数为 。(2)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倒数的方法是什么?3、课本P55“议一议”(1)思考“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2)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说法对吗?(3)解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中的“一一对应”的含义?4、如何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课本P55图2—4中的表示无理数的点A是如何做出来的? 在数轴上作出表示的点。5、总结实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56随堂练习第1题。2、完成课本P56随堂练习第2题。3、完成课本P56随堂练习第3题。4、完成课本P56习题2.8第1题,填在书上。5、(1)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数。①大于小于的所有整数;②绝对值小于的所有整数。6、求满足下列各式的x的值。(1) (2)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有(1)实数的分类有 种,(2)数轴上的点与 一一对应。(3)有理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适用于 。(4)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 。2、本节课体现的数学思想是 。
作业布置 1、课本P56习题2.8第2、3题 ,第4题画在书上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二 单元/章第6节 课题名称 §2.6.2 实数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明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能用类比的方法,说出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计算。3、能记住公式:。
重点难点 1、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进行运算。2、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哪些运算法则和运算律?2、下列各式成立吗?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说明了什么?3、课本P57“做一做”(1)答案填在书上。(2)由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尝试用语言加以叙述。 思考:在课本P58的两个公式中,,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实数的四则运算及运算律(1)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适用吗?(2)运算顺序是什么?3、课本P58例1(1)第(1)(2)题运用了什么法则?(2)第(3)(4)题分别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什么公式?4、补充例题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cm和 cm,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58随堂练习第1题。(1) (2) (3) (4)2、化简:(1); (2) (1+)(-2);(3) ; (4);3、下面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1) (2)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有:1、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 2、实数范围内的两条运算法则:(1) (2)
作业布置 1、课本P58-59习题2.9第1、2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二单元/章第 6节 课题名称 §2.6.3 实数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公式 (a≥0,b≥0) (a≥0,b>0)的逆运用。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两个法则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3、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1、实数的化简及加减运算。2、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灵活地运用法则和逆用法则进行实数的运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1)上节课学的两条运算法则是什么?(2)根据上面的两个法则计算下列各题: ①; ②;(3)上面的步骤反过来是否成立?2、阅读课本P59中间一段话,思考并完成下面4个问题:(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a= ,b= (2) a与b之间有怎样的倍分关系?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3、化简:想一想:在下面的题中,前三题化简的关键是什么?后两题的化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 (1)) (2)(3) (4)(5)4、实数运算结果的最简形式是什么?也就是满足什么条件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实数的化简 化简的依据是什么?3、课本P59例2,实数的加减(1)第(2)(3)题的运算过程与以前学过的合并同类项有什么联系吗?(2)总结实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60随堂练习第1题。(1) (2) (3)2、判断下列计算过程是否正确?(1); (2) ;(3)(4); (5);(6)3、化简:(1); (2);(3); (4)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2、对实数的运算结果要求必须是 。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P62习题2.10第1、2题 选做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且对角线的长为,求此长方形的周长。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章第 节 课题名称 第二章 回顾与思考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复习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回顾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本章知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难点:知识的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一)重点知识归纳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有理数包括 ,有理数能化成 ,无理数是 。2、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1)若一个正数 ,则x 叫做 ,即 ;若 则x叫的 ,即 。(2)一个正数有 个平方根,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有 个;0的平方根是 ,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填“有”或“没有”)平方根,负数 (填“有”或“没有”)算术平方根。3、立方根(1)若,则叫的 。(2)正数的立方根是 ;负数的立方根是 ;0的立方根是 。4、实数(1)实数的定义(2)实数的分类 ①按定义分:实数②按性质分:实数(3)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4)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 边的数总比 边的数大。(5)在实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与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6)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二)知识点的应用1、课本P63第1、4题,写在书上。2、课本P63第2题。(1) (2)(3) (4)课本P65第13、14、15题,写在书上。
二、精讲互动:(课本P63-P66复习题)1、课本P64第9题(1)用勾股定理计算OB的长,OB= ; (2)OA与OB的关系是 。(3)在数轴上,点A在原点的 边,点A所表示的数是 。(4)比较点A所表示的数与的大小。2、课本P64第10题由条件可知:∠AEB= ,DE= ,EC= ,AB= (1)在ADE与BCE中,根据 可以求AE= ,BE= 。(2)ABE的高为 (3)求ABE的面积你有几种求法?3、课本P64第19题此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如果用方程解,如何设未知数比较恰当?等量关系是什么?
三、达标训练:完成课本P64第5、6、7题,P65第16题,P66第20、21题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1、课本P63第3题,P64第8题,P65第17、18题,P66第22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章第 节 课题名称 第二章 习题课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练习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灵活运用实数的性质、分类、运算法则正确解题。
重点难点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体会和总结。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与精讲互动1、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及开方运算的考查(1)若某数的平方根为和,求这个数?(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并判定平方根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①6400; ②8; ③-16; ④0; ⑤2、对实数大小的考查比较: ; ; 1.7323、对估算方法的考查估算(误差小于0.1)
4、非负数零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常见的非负数有三类:(1);(2)0);(3)或是,n为整数)。其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1)几个非负数的和仍是非负数;(2)最小的非负数是零,没有最大的非负数;(3)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时,每个非负数都等于零。已知 求的值。5、 实数的运算实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基本相同,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在实数的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时,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常常涉及公式>0)的正逆的应用。计算:(1) (2)6、数学思想(1)分类的数学思想解方程:4(=16(2)数形结合思想引进无理数后,数的范围扩展到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抽象的“数”转化为具体的“形(点)”,观察“形”的特点,就可以得到“数”性质。已知为实数,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试化简
三、达标训练:1、若x、y都是实数,且y=++8,求x+3y的立方根。2、计算:3、已知则的值为多少?4、若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原点的左边,则化简的结果是多少?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实际应用,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课时作业第11课时
课后反思
第 三单元/章第1 节 课题名称 §3.1 生活中的平移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定义。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难点:平移定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看课本P68的内容,完成课本上的三个问题。2、在课本上P69找出平移的定义和特征。①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平移的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 和_________ 。③平移的要素:平移的_______ 与平移的___________ 。 3、看课本P69的想一想,完成课本上的三个问题。4、在课本P69找出平移的性质。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2、例题解析:课本P69的做一做。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70的随堂练习第1、2题。2、如图所示,∠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ABC=33O,求∠DEF的度数。3、下列B组中的图形能否由A组中的图形经过平移后得到? 4、观察下面两幅图案,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图有什么特点?(2)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5、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可以由线段平移而得到的线段有哪些? 6、在下面的六幅图中,(2)(3)(4)(5)(6)中的图案_________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的.
课堂小结 平移的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和_________,改变了图形的________ 。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___________;对应线段___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课本P70的知识技能第1题,数学理解第2、3、4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三单元/章第2 节 课题名称 §3.2.1简单的平移作图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1、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2、确定一个图形平移的位置的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平移图形的规律,平移作图的方法。难点:平移作图中平行线的作法。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如图,将线段AB平移,得到线段,则图中的线段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相等的线段?2、⑴已知线段AB和平移距离及方向,求作AB的对应线段。(2)已知线段AB和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 ,求作AB的对应线段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条件为:(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课本P72例题1解析:平移作图的基本步骤:①审题:找出平移的基本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②观察:分析构成基本图形的关键点。③寻找: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找出对应的关键点。④连接:顺次连接各个关键点,并标出相应的字母。 ⑤作答:写出结论。3、完成课本P73的议一议。4、讲解例题2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73的随堂练习。2、课本P74习题3.2知识技能第3题 问题解决P75第5题(完成在课本上)
课堂小结 1、平移作图的基本步骤可简单的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条件为:(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课本P74习题3.2知识技能第1、2题,问题解决第4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三单元/章第3 节 课题名称 §3.2.2 简单的平移作图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找到组合图形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基本图案”,并能通过对“基本图案”的平移,复制所求的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难点: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看课本P75的图,并完成课本上的问题。(完成在课本上)2、完成课本P76的做一做。(完成在课本上)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例题解析:课本P76的议一议。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76的随堂练习。(完成在课本上)2、选择题(1)下列现象是数学中的平移的是( )A.冰化成水B.电梯由一楼升到二楼C.导弹击中目标后爆炸D.卫星绕地球运动(2)将图形平移,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对应线段相等B.对应角相等C.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互相平分D.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3)将△ABC平移到△DEF,不能确定△DEF位置的是( )A.已知平移的方向B.已知点A的对应点D的位置C.已知边AB的对应边DE的位置D.已知∠A的对应角∠D的位置3、填空题(1)火车在笔直的铁路上行驶,可以看作是数学中的_______ 现象。(2)线段AB沿和它垂直的方向平移到,则线段AB和线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平移到△DEF的位置,则△DEF和△ABC的关系是_______ 。(4)平行四边形ABCD平移到四边形的位置,那么四边形是_______ 四边形。(5)平移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 ,而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 。4、小宁和婷婷在一起做拼图游戏,他们用“ 、△△、=”构思出了独特而有意义的图形并根据图形还用简洁的语言进行了表述:图1观察以上图案:(1)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2)它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课堂小结 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课本P77的数学理解第1、2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三单元/章第3 节 课题名称 §3.3 生活中的旋转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类比平移与旋转的异同,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难点:探索旋转的性质,特别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看课本P78的内容,完成课本上的两个问题。2、在课本P78找出旋转的定义和特征。①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旋转的特征: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和_________。 3、看课本P78的内容,完成课本上的四个问题。4、在课本P79找出旋转的性质。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2、课本P79例题1解析。3、课本P79的做一做。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80随堂练习第1题。2、下图可以看做是一个弓形通过几次旋转得到的?每次旋转了多少?观察下列图形,它可以看作是什么“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旋转而得到的? 4、请观察下图,图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另一个旋转得到的?5、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围成的,如图是看到的万花筒的一个图案,图中所有的小三角形均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其中的菱形AEFG可以看成是把菱形ABCD以点A为中心( ) A.顺时针旋转60°得到B.顺时针旋转120°得到C.逆时针旋转60°得到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
课堂小结 旋转的特征: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和_________。旋转的性质:①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_________转动了____________;②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_________,他们彼此_______;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课本P80的知识技能第1题,数学理解第2、4、5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三 单元/章第 4节 课题名称 §3.4简单的旋转作图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1、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2、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平面图形后的图形的作法。难点: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下列一组图形变换属于旋转变换的是( ) A B C D2、完成课本P82在方格纸中的作图。看课本P82例题1,总结出旋转作图的步骤:旋转作图的步骤:①确定旋转_____及旋转______、旋转_____。②找出表示图形的_______。③将图形的_______与________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他们旋转一个角度,得到此关键点的________。④连接所作的各个关键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⑤写出结论。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完成课本P83的议一议。3、完成课本P83的想一想。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为:(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83的随堂练习第1题。2、平面图形的旋转一般情况下改变图形的( )A.位置 B.大小 C.形状 D.性质3、 将平行四边形ABCD旋转到平行四边形的位置,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B. ∥ C. D.△≌△4、钟表上的指针随时间的变化而移动,这可以看作是数学上的_______。5、 菱形 绕点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四边形,则四边形是__________。6、△绕一点旋转到△,则△和△的关系是_______。7、钟表的时针经过20分钟,旋转了_______度。8、如图,菱形是菱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你能作出旋转前的图形吗?
课堂小结 1、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为:(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2、旋转作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业布置 课本P84习题3.5第1、2、3题
课后反思
第 三单元/章第 5节 课题名称 §3.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及组合等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难点:综合利用各种变换关系观察图形的形成。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看课本P85的图3—19,回答课本上的四个问题。2、完成课本P86的想一想,从中你体会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我们看到图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变换是图形变换中最基本的三种变换方式,它们是今后设计图案的主要手段。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课本P85的例题1。3、课本P85的议一议。
三、达标训练:1、课本P86的随堂练习第1、2题。2、将一张纸对折,剪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把这两个三角形一起放到下列图中△ABC的位置上,试一试,如果其中一个三角形不动,怎样移动另一个三角形,能够得到下列图形呢?通过实际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在由△ABC变成△的过程中①经过轴对称的是______ . ②经过平移的是______ .③经过旋转的是______ . ④经过平移和旋转的是_____ 。3、怎样将图中的甲图变成乙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知道一个图形可以由某个基本图案________,或________,或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所得。
作业布置 课本P86习题3.6数学理解第1、2、3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三单元/章第 6节 课题名称 §3.6简单的图案设计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1、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理解简单图案设计的意图。2、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设计出简单的图案。
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下列四幅图是怎样利用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进行设计的?2、看课本P88的图案,讨论并分析他们的形成过程。3、观察下面的瓷砖图案,分析每个图形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经过变化得来的?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2、课本P88例题1。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89的“做一做”和“议一议”。2、国旗上的四个小五角星,通过怎样的移动可以相互得到( )A.轴对称 B.平移 C.旋转 D.平移和旋转3、起重机将重物垂直提起,这可以看作为数学上的( )A.轴对称 B.平移 C.旋转 D.变形4、下列图形,图(2)是由图(1)_________得到的 A.平移 B.旋转 C.轴对称 D.平移与旋转的组合5、观察如下图所示的图案,它可以看做_________(“基本图案”)通过_________ (旋转形式)得到的。A.图形的三分之一,平移 B.图形的四分之一,平移C.图形的三分之一,旋转 D.图形的四分之一,旋转6、将点A绕另一个点O旋转一周,点A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是_______。7、以等腰直角△ABC的斜边AB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作这个△ABC的对称图形△,则所得到的四边形ACBC′一定是_______。8、国际奥委会会旗上的五环图案可以看作一个基本图案______经过______运动得到。9、利用电脑,在同一页面上对某图形进行复制,得到一组图案,这一组图案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图形通过_______得到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变化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作业布置 课本P91习题3.7 1、2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三单元/章第 节 课题名称 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复习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或旋转后的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本章的重点内容。难点: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本章主要的知识点:(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______移动一定的________,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 。 (2)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___________;对应线段___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____。(3)平移作图的基本步骤可简单的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_________沿某个方向_______转动________,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 。 (5)旋转的性质:①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_________转动了____________;②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_________,他们彼此_______;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_____。(6)旋转作图的基本步骤可简单的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 、______ 、________ 变化是图形变换中最基本的三种变换方式。2、完成课本复习题P92知识技能第1、2题。 复习题P93数学理解第6、7题。3、完成课本复习题P93知识技能第3题。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复习题P94第8题解析: 解:______ 与______ 可以通过点____ 为旋转中心的旋转变化而相互得到。 旋转角度为_______ 。3、复习题P94第9题解析:解:可以先将__________绕图案上的A点旋转,使得图案被________ ,然后,再以AB的___________为对称轴,作它的___________ ,即可得到乙图案。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96第14题。2、完成课本P96第15题。(完成在课本上)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章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课本P93知识技能 第4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四 单元/章第1节 课题名称 §4.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有关概念。2、能记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3、知道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渗透转化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98,按要求动手做一做并回答以下问题:(1)剪出的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2)利用这两个三角形你能拼出四边形吗?有几种拼法? 所拼出的四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说说理由。(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在书上找出来。举出日常所见的平行四边形。 (4)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说出它的对边、对角和对角线。想一想:在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时应注意什么?2、课本P98“做一做”,思考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哪些角相等?哪些线段相等?你是怎样得到的?想一想:遇到有关四边形的问题如何解决?(2)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书上画出来。3、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度数,能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若四边形ABCD的两边AB∥C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这种说法是否正确?3、用几何语言如何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例题讲解: 课本P99随堂练习第1题
三、达标训练:1、填空:(1)平行四边形___ 平行,___ 相等,___ 相等。(2)ABCD中,若∠A∶∠B=1∶3,那么∠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说说你的理由。2、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60°,求其余三个内角的度数。 3、完成课本P99随堂练习第2题4、□ABCD的周长为36 cm,AB=BC,则较长边的长为( )A.15 cm B.7.5 cm C.21 cm D.10.5 cm
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 ,对角 。3、遇到四边形的问题,常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 (图形)问题解决。
作业布置 课本P99习题4.1第1、2、3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章第 1节 课题名称 §4.1.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2、能记住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结论,并会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简单应用。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及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1)上节课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BC, GH∥AB, EF与GH相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你的判别依据是什么?若∠A+∠C=,求∠B及∠HOF的度数。2、阅读课本P100“做一做”(1)说出每对三角形全等的依据。(2)测量对角线AC与BD的长度,它们相等吗?再测一测线段 OA、OB、OC、OD的长度,有什么发现?3、课本P101“想一想”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什么数学问题?画出图形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课本P100例1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3、课本P101例2(1)对比“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点间距离”“平行线之间距离”三个有关距离的概念,找出它们的区别。(2)若把书上的图4-4变为下图,仍有∥,∥,那么与长度还会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102随堂练习第1题。2、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__对。 3、如果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是8,一条对角线长为6,那么它的另一条对角线长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如图,□ABCD中,EF过对角线的交点O,AB=4,AD=3,OF=1.3,则四边形BCEF的周长为( )A.8.3 B.9.6 C.12.6 D.13. 思考题:课本P102习题4.2第3题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行四边形的另一个性质: 。2、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 。
作业布置 课本P102习题4.2第1、2、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四单元/章第2节 课题名称 §4.2.1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 1.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初步应用。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应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2、阅读课本P103—P104,思考并完成以下内容:(1)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以判别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2)小明的爸爸钉制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说明这个框架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判别的?(3)由对角线的关系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是什么?根据下图如何用符号表示?尝试说理。(4)如果研究的是一组对边,这组对边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判别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说你的道理, 画出图形加以说明。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1)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有哪些?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判别的?(2)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判别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没有“互相”两字行吗? (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3、课本P104例1要从图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需要按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来找。从已知条件着手,因为AC∥ED,AB=ED=BC,所以可知: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104随堂练习第1题。(1) (2)2、完成课本P105数学理解第3题。想一想:平移具有什么性质?3、能确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C.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相等 D. 一组对边平行,两条对角线相等4、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只需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5、已知:如图,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试说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会了 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2、这些方法分别是从 角度去考虑的。
作业布置 课本P104习题4.3第1、2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章第 2节 课题名称 §4.2.2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进行简单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四。难点:根据判别方法进行简单的应用 。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 。2、(1)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OA=OC,OB=OD,则四边形ABCD是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CD,则四边形ABCD是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有两条边相等,并且另外的两条边也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理由。3、阅读课本P105-106,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用已学过的知识说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有哪些?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判别的?注意:若题目告诉其他条件,只要依据题目的条件得出四种判别方法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说明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不能无中生有,捏造判别方法。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别的对比:(1)从边的角度来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有哪些?(2)①从角的角度来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②是否还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判别方法?(3)从对角线的角度来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有哪些?3、补充例题: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是上的两点,且。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是如何判别的?你有几种判别方法?
三、达标训练:1、选择题A、B、C、D在同一平面内,从①AB∥CD;②AB=CD;③BC=AD;④BC∥AD这四个条件中任选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2、完成课本P106随堂练习第2题 3、完成课本P107第3题
课堂小结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由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得到 的结论。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由 等条件来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作业布置 1、课本P107习题4.4第1、2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章第 3 节 课题名称 §4.3 菱形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赵秀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菱形的定义,明确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2、能记住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条件。 3、会运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重点难点 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难点: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2、画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平行四边形:(1)画平行四边形ABCD,使∠A=,AB=2cm,AD=1.5cm;(2)画平行四边形ABCD, 使∠A=,AB=AD=1.5cm比较所画的两个图形,说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3、阅读课本P108-109,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能说出衣帽架有什么特点吗?活动衣架的伸缩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它是什么图形? (2)什么是菱形?怎样认识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菱形是具备:“① ② ”这两个条件的四边形。 (3)回答P108的3个问题以及“想一想”,总结菱形除了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哪些性质?4、拿一张矩形纸片,选择适当的方式折叠、剪切,得到一个菱形,并说明这样做得到的为什么是菱形?你可以找到几种方法?5、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结合以上探究过程,思考、归纳:怎样判别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归纳总结菱形的判别条件。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2、菱形的性质(1)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2)由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能得出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3、菱形的判定条件(1)注意:菱形的每种判别方法的题设条件是平行四边形还是任意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画图说明。4、课本P110例1用到的知识点有哪些?
三、达标训练:1、判断正误(1)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一角为60°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 (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 )2、菱形ABCD中,∠BAD=120°,AB=10 cm,则AC=________ cm,BD=________ cm.3、选择题(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相等 B.对边相等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相等(2)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 )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 D.一组对角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这组对角4、已知:菱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O,且AB=10,BD=16求:菱形的面积
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有 。2、所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 。
作业布置 课本P110习题4.5第1、3题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章第 4节 课题名称 §4.4.1矩形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别条件。2、提高对矩形的性质和判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难点: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112,找出矩形的定义:2、看课本P112的内容,并完成课本上的内容。3、由此可得出矩形的性质: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因此:(1)矩形的对边____________________(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________(3)矩形的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4、看课本P113的想一想,得出矩形的判定:(1)有一个内角是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三个角都是_____的四边形是矩形。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2、课本P113的例题1解析:3、课本P113议一议: 4、如图,△ABC中,点O是AC边上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求证: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113的随堂练习 。2、完成课本P114的问题解决。3、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BC的中点,那么S△AED=________S矩形ABCD( )A. B. C. D.4、如图4矩形ABCD中,若AB=4,BC=9,E、F分别为BC, DA上的点,则S四边形AECF等于( )A.12 B.24 C.36 D.48 5、如图5,周长为68的矩形ABCD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A.98 B.196 C.280 D.284图5
课堂小结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边_________________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________;矩形的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______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______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三个角都是_____ 的四边形是矩形。
作业布置 1、课本P114 习题4.5第1、2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四单元/章第 4节 课题名称 §4.4.2 正方形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正方形常用的判别条件。
重点难点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观察下面图形的变化过程,在课本P114找出正方形的定义: 由此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即是_______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即是______________的菱形。所以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2、正方形的性质:(1)正方形的对边_______,四边_______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________ 。(3)正方形的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__条对称轴。3、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_______ 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_______ 是正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_______ 是正方形。 (4)对角线相等的_______是正方形。4、完成课本P115议一议。5、完成课本P115做一做。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2、课本P114例题 2解析:3、已知如下图,正方形ABCD中,E是CD边上的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F.(1)求证:△BEC≌△DFC;(2)若∠BEC=60°,求∠EFD的度数。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115的随堂练习第1、2题。2、以锐角△ABC的边AC、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ABGF,连结BE、CF,(1)试探索BE和C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你能找到哪两个图形可以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课堂小结 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即是______相等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即是________ 的菱形,所以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作业布置 1、课本P117习题4.7第 1、2、3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四单元/章第 5节 课题名称 §4.5.1 梯形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并用他们解决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研究等腰梯形性质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及其初步应用。难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初步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看课本P119,结合图4—19,在课本中找出梯形,上底,下底,腰,高的定义。2、梯形的分类: 梯形3、看课本P120的做一做,完成课本上的问题。4、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________ 相等。(2)等腰梯形的__________ 相等。(3)等腰梯形上下两底________,两腰_________。(4)等腰梯形是________ 图形。
二、精讲互动:1、课本P120的议一议。(等腰梯形常见作辅助线的方法) 等腰梯形 平移一腰AB到DE 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等腰三角形 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2、课本P120例题1讲解。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120的随堂练习第1、2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B.有两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C.只有相邻的两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D.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3、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3∶4,则这个四边形是( )A.等腰梯形 B.直角梯形C.平行四边形 D.不能确定4、以线段a=16,b=13为梯形的两底,c=10,d=6为腰画梯形,这样的梯形( )A.只能画出一个 B.能画出2个C.能画出无数个 D.不能画出5、在梯形ABCD中,AD∥BC,AB=AC,若∠D=110°,∠ACD=30°,则∠BAC等于( )A.80° B.90° C.100° D.110°6、已知等腰梯形的锐角等于60°,它的两底分别为15 cm,49 cm,求它的腰长。
课堂小结 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________相等。 (2)等腰梯形的__________相等。 (3)等腰梯形上下两底________,两腰_________。 (4)等腰梯形是________ 图形。
作业布置 1课本P121习题4.8知识技能第1、2题,P122问题解决第3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四单元/章第 5节 课题名称 §4.5.2 梯形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经历探索梯形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过程中发张学生的说理意思和主动探究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梯形的判别及其初步应用。难点:等腰梯形判别的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完成课本P122中图4—26的内容。(完成在课本上)。2、完成课本P122的议一议: 解:(1) (2) 由此可得出等腰梯形的判别方法,在课本中找出来。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2、课本P123例题2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123的随堂练习第1、2题。 2、完成课本P123习题4.9知识技能第1题和P124问题解决第4题。(完成在课本上)3、如图,梯形ABCD中,AD∥BC,设AC,BD交于O点,则图中共有几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A.2 B.3 C.4 D.5 第2题 第3题 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4 cm,AD=4.5 cm,∠C=30°,则DC= cm,BC= cm( )A.8,4 B.8 cm,(4.5+4) cmC.4(+1)+,8 D.8 cm,(4+4) cm5、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M、N分别为CD、AB中点,且MN⊥AB,说明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
课堂小结 等腰梯形的判定:(1)用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判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课本P124习题4.9知识技能第 2、3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四单元/章第6 节 课题名称 §4.6.1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了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重点难点 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初步应用。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1、看课本P125的内容,找出多边形的定义和要素。2、阅读课本P125,完成小明和小亮求五边形的内角和的两个问题。3、除了小明和小亮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4、完成课本P126的想一想。(1)(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2)说出你对n边形内角和公式的理解。5、完成课本上的想一想,在课本上找出正多边形的定义。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二、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2、例题讲解: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520°,则多边形的边数为 例题讲解:一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是1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三、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127的随堂练习。2、正八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3、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4、如图所示的模板,按规定,AB,CD的延长线相交成80°的角,因交点不在板上,不便测量,质检员测得∠BAE=122°,∠DCF=155°.如果你是质检员,如何知道模板是否合格 为什么 5、一个正方形缺去一个角后内角和为多少度?
课堂小结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多边形问题转化构造成_________问题解决。
作业布置 1、课本P127习题4.10 知识技能第1题。2、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
第 四单元/章第 6节 课题名称 §4.6.2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董卫星
学习目标 经历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的过程,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