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

文档属性

名称 看云识天气.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5-12 10: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看云识天气1、注音2、问题思考一、整体感知字词巩固:燚
峰峦
预兆
轻盈
绫纱
鳞波
弥漫?
棉絮
日晕
丝丝缕缕luánzhàoyínglínglínxùyùnlǚyìmí问题思考:
1、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课文原话)2、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课文原话)3、课文介绍了几种云?请按先后顺序在文中画出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像什么样的天气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晕、华、虹、霞)
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2、让别人了解你将带来怎样的天气。教师示例:
嗨,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体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天气预报  同桌之间相互配合,一个担任气象观察员,讲述在某地出现什么云;另一个担任气象播报员,根据观察员提供的资料,把气象预报补充完整,如阴晴、风力、气温、紫外线强度等级、森林火险等级、地质灾害预报等。
积云卷云卷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积雨云雨层云像羽毛、像绫纱像粼波像棉花团像羊群仿佛白色绸幕像毛玻璃布满天空形成高大的云山最高很高2000米左右2000米左右高低更低更低天气晴朗它不会带来雨雪温和的阳光
天晴天气将转阴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雨雪就开始下降。马上就会下暴雨。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很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
像水面上的鳞波,很高,是成群成行的卷云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2000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 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000米左右较薄天晴卷层云: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位置较高,晴转阴高层云:像毛玻璃遮住太阳,位置较低,将下雨雪雨层云:暗灰色云快密布天空,位置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晕: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日 晕月 晕华: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 由大变小,转阴雨虹: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轰雨霞: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下面加横线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掉太绝对化了,与客观情况不符,失去了语言的准确性。 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空的薄云,晴朗。  低而厚密的云,阴雨风雪。总分从云的光彩方面第一段概括2,3,4,5,6段内容。第七段总括上文,并指出看云识天气的意义,作用1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找出文中标明云与天气关系的句子。
2第二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的?
3第二段与第三,四,五段之间的关系如何?
4第六段又从云的什么方面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
5想一想,第一段与第七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章结构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招牌云的形态(2~5)云的光彩( 6段)晕


霞 薄云,晴朗第七段总结上文,并指出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具体
(2~6)拓展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经验,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来识天气。
1.恐怖极了的鱼
据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鱼儿象疯了一般。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后,各种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  唐山大地震前的种种迹象
七月二十五日上午,有人看到一百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或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从古墙洞钻出,向村内大转移。后两日这群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一片惊慌气氛。   2.动物界的逃亡大迁徙 敏感的飞虫、鸟类及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地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东南亚海啸发生前预兆 海啸发全当天。当时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鱼纷纷跳出海面落到海滩上。海面也“奇怪地”翻滚着。 海啸发生前几天捕鱼量大增。 据报道,一名名叫米斯万的目击者告诉印尼电台,在海啸来袭前半小时,他看到海水从海滩后退了457.2米 。研读讨论语言品味本文语言特色  形象性准确性  本文大量运用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使准确严密的科学知识寓于生动形象的文字中,这是本文最突出的语言特色。 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在生活中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做生活有心人,我们就能有所发现,有所积累.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千世界.巩固练习1、比喻句运用练习。2、同步练17课做完,做18课的基础部分。
3、预习18课《绿色蝈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