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
2、 揣摩重点词句,品味学习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3、 感知安塞腰鼓的文化内蕴,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1、 导入:
课前我们利用这个时间来一起欣赏一下有关安塞腰鼓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结束后根据内容进行抢答。
我们先来进行知识抢答,有一个规则,就是必须用刚才展示过的文字回答。
1、 安塞腰鼓是什么地方的“绝活儿”?
黄土高原
2、 安塞腰鼓具有多少年的历史?
2000年以上
3、安塞腰鼓有什么特点?
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4、安塞腰鼓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什么样的个性?
悍勇威猛
没有抢答到的同学不要灰心,我们还有机会,刚才同学更多的关注了文字材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欣赏完后要求每个同学想好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所看到的安塞腰鼓。要用什么样的安塞腰鼓来回答。
铿锵有力;豪情奔放;狂野倾泻;气势庞大……
二、整体感知:
刚才我们欣赏了画面和音乐,那么这么磅礴的安塞腰鼓表演用文字该怎样表达呢?翻开课本,我们先来整体熟悉一下课文。
这里有三个提示,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方法来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时间是两分钟:
1、 找出文中安塞腰鼓表演的主体部分;
2、 找出主体部分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分析安塞腰鼓艺术魅力的四个展示角度。
三、接下来请选择你们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用朗诵的形式表达出来。
小组准备
分组展示(三组:分角色读;男声齐读;一个朗诵)
四、同学们朗诵都能用铿锵有力的语调,读出了安塞腰鼓磅礴有力的气势,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语言又是怎么组织的?通过刚才的朗诵,相信大家都发现了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来分析文中语言:
独立思考
用了 的修辞,好处(作用)是
五、看来这个修辞手法难不倒大家,接下来有几个关于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层次问题要大家探究,看看我们同学的实力。
1、安塞腰鼓宣泄出了人巨大的生命力,这表现出了在黄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怎样的生命状态?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他们是朴实的,他们有着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2、在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作者描写贫困落后的西北土地上的安塞腰鼓表演,有什么用意?
歌颂这里的人民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地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分组探究,1-5小组探究第一题,6-10小组探究第二题,我们以竞赛的形式,各选出3个优胜小组,准备时间3分钟。
全班交流
六、拓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凤阳花鼓的表演,也来说说看。
七、小结:欣赏完了优雅的凤阳花鼓表演,我们再回过头来体味一下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表演。齐读24-27。
通过今天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刘成章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更表达了对陕北高原民众和西北黄土高原的美好祝愿。我们也真心祝福那里人们的生活能与安塞腰鼓一样红火起来。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