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洛桑学艺
表演者:洛桑、博林
林嗣环
☆关于口技:杂技的一种。
口技是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来模仿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门客“鸡鸣” “狗盗”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口技演员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口技
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等。《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的序言。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作者作品简介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本文写的是一场口技表演。作者通过表演者以各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的模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画面的叙述、描写,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第一部分学习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 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而已。众宾
团坐。少 顷,但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 寂然,无敢哗者。
擅长、善于
举行宴会
在
的
罢了
只
通“座”名词
喧哗,大声说话
设置、安放
围绕而坐
一会儿
适逢
京城
大厅
醒木
听见
全场
安静的样子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举行宴会,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而坐。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1.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
善
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读出这个“善”字的?
道具的简单
表演的内容
观众的反应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造成悬念,为下文记叙精彩的表演作铺垫。
3、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善”。
4、作者两次强调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是什么意图?
侧面烘托作用,突出了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首尾照应)
5、道具中的数字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说明表演场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6、“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暗示口技表演者的艺术声望之高。
第二部分学习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4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主体)
第1层(第2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遥 闻深巷中犬吠, 便有妇人惊 觉 欠 伸,其 夫 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远远的
狗叫
就
(被)惊醒
哭
也
动词,喂奶
名词,乳头
他,指小孩
打呵欠,伸懒腰
说梦话
停
睡醒
她的
丈夫
不久
抚摸
连续不断地说话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当 是 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 齐发,众妙 毕 备。满坐宾客 无不 伸 颈,侧目,微笑,默 叹,以为
妙 绝。
在
这
时候
刚
呵斥
全场
认为
奇妙
极(副词)
同时
偏着头看
默默地赞叹
全,都
具备
没有一个不
用手,名词作状语
各种声音的妙处
伸直
脖子
在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妙处都具备。全场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妙极了。
第2层(第3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 舒,
稍稍 正坐。
慢慢地
心情
(把身子)坐正
不久
打鼾
翻倒倾斜
稍微
伸展、松弛
渐渐
轻微
老鼠活动的声音
不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翻倒倾斜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第3层(第4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叫,喊
一会儿,不久
其中
夹杂
的
拉
忽然
一齐,一同
发作
拟声词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妇人也起身大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有成百上千的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众人拉塌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 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 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 战战,几 欲 先 走。
即使
一种
说出
地方
在
这,代种情况下
扬起
大腿
想要
几乎
跑
打哆嗦
凡是
其中
其中
脸色
露出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直打哆嗦,几乎想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场面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作者评论 听众
反应
梦中
惊醒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
由分而合
由醒
又睡
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失火
救火
忽然变大
由少而多
由多而杂
犬吠 欠伸 呓语 儿啼 妇呜 夫叱
(一时齐发)
齁声 妇拍儿渐止 鼠作作索索 倾盆器声 咳嗽 (以响衬静)
众妙必备
伸颈 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意少舒
稍稍正坐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大呼 齐哭 百千人大呼 儿哭 犬吠 力拉崩倒声 火爆声 风声求救声 曳屋声抢夺声泼水声
(无所不有)
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7、从第二部分来看,作者模拟了几幅画面?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三幅画面
梦中惊醒
醒而复睡
失火救火
8、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哪两个场面?
1)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
2)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10、课文中的以下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
A、遥闻深巷中犬吠
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
B、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衬托深夜寂静气氛,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灾蓄势。
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1、哪些声音表现了火势的凶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12、作者盛赞口技者高超技艺的议论性语句是: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直接表现高超技艺(正面描写)
听众的神态、动作(侧面描写)
极简单的道具(侧面描写)
善
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14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并说明有什么作用。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侧面描写,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时情景。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 毕 绝。 撤 屏 视 之, 一 人、一 桌、一 椅、一 扇、一 抚尺而已。
各种声响
全、都
消失
撤掉
看
屏风里面
(个)
(张)
(把)
(把)
(块)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了。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文末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有什么作用?
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一张 ,两三件 ,四
方 ,听的五 六 ,
心里七 八 ,好似九 ,
真乃十 。
口
道具
宾客
体投地
神无主
上
下
死一生
全十美
课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 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以时间为序,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善”字总领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充分表现主题;
文字简练贴切,用词精确。
1.会宾客大宴……
会: 宴: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但: 闻:
3.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乳: 呜: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 稍稍: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虽: 指:
6.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 走:
适逢,正赶上
举行宴会
只
喂奶
跑
听见
发出呜呜的声音
稍微
渐渐
说出
大腿
指出
即使
巩 固课后 练 习(一)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 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忽
忽然
一时
俄而
是时
既而
少顷
未几
㈠时间词填空:
巩 固课后 练 习(二)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妇抚儿乳
会宾客大宴
不能名其一处也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2)形容词作动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
5、通假:
满坐宾客
(名作动,喂奶)
(名作动,举行宴会)
(名作动,说出)
(形作动,善于,擅长)
(“坐”同“座”,座位)
(名作动,看)
2、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会
但
闻
虽
股
走
(适逢,正赶上)
(会议、集会)
(只)
(连词,表转折)
(听见)
(用鼻子嗅)
(即使)
(虽然,表转折)
(大腿)
(屁股)
(跑)
(步行)
3、一词多义:
绝: 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妙: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指: 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坐: 众宾团坐
满坐寂然
乳: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名词,乳头)
(副词,极,非常)
(动词,断绝,消失)
(名词,妙处)
(形容词,奇妙)
(名词,手指)
(动词,指出)
(动词,坐下)
(同“座”,名词,座位)
(动词,喂奶)
3.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4、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疏到密
小到大
大到小
密到繁
疏到密
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
意少舒
变色出臂
股战欲走
正面描写
口技表演中
声音的变化
侧面描写宾客的反应
紧
缓
急
情节发展情况
平
平
首尾照应
铺垫衬托
渐入佳境
欲扬先抑
推向高潮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根据以下选文,完成后面幻灯片的练习:
10、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 。(4分)
11、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3分)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12、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3分)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道具的简单
对表演的描绘
听众的反应
C
A
由睡到醒,
由醒入睡
13、文章第四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3分)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D
14、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⑶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霎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15、按要求摘出原句:(4分)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文中议论的句子:
17、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4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8.口技是一种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 写出一种并说明你的理由。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甚至更早。在过去,人们经常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剪纸
微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微 雕
针尖上的微雕
微雕圆明园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乃民间节日在广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踩高跷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拍、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戏
木偶剧,由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又名傀儡戏。木偶作为戏剧性的表演,出现在汉代。大约于宋代传入泰顺。泰顺是药发木偶的发现地,因此又称“木偶之乡”。
木偶剧
泰顺提线木偶
泰顺药发木偶
泰顺木偶亮相06国际休博会
泰顺木偶戏第一名女演员——徐细娇
徐细娇,1957年出生,泰顺县仕阳镇人 。1978年加入泰顺木偶剧团。后从平阳木偶剧团的主要旦角演员崔蓉老师学习著名一个动作——移步。
在剧团里,徐细娇先后参加过《三打白骨精》、《水满金山》、《金钱豹娶妻》、《火焰山》、《红孩儿》等的演出。这些木偶戏和人戏一样,有灯光、布景和幻灯,演出时热闹非凡,深受观众的喜爱。
知识巩固
模仿《口技》说一段场景片段
要求:
1、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对表演者声音的变化进行正面描写,注意突出声音所表现的精神实质;注意写出观众的反映,包括影片中的观众和周围的同学;
2、200-300字。
提示:可以写自己看电影、演出时的场景。也可以写某节课的场景。
课件制作 泰顺育才初中 梁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