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B 2. B 3 .B 4.D 5. B 6 .B 7、D(“诊断”应为“检查”)
8、B(而xDNA的分解温度是55.6摄氏度错,在此温度依然保持完整)
9、B(“DNA也不例外,这就可用来解释……”错,原文是“也许”的猜测语气) 10.C 受同“授”错误。
11.B B项是定语后置句,寓居<于>江都,A、B、C均为被动句。
12.C 平恕:处事公平允当,待人宽厚容让。①苦学博学,③⑥是关于武则天的。
13.D “请托公行”的意思是“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
14.
(1)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 (意思总体对给1分,“故”“诚”“诬罔”各1分)
(2)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意思总体对给1分,“当”“柄”“衷”各1分)
15. (1)渲染阴沉肃杀的气氛;暗示敌人入侵。3分。(2)威武、勇猛、刚毅(或相近的词语句均可)。3分。
【文言文译文】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寓居在江都,年轻时拜李善为师。家里贫困,没有灯烛,白天采些柴草,夜晚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经史,善于写文章。考取了进士,又参加了皇帝亲自支持的殿试,考中文学优赡科,被授予郿县县尉,经过四次提升,任左台监察御使。
(武则天)长安年中期, 御使大夫魏元忠被张易之陷害,发配流放到岭南,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孤独祎之到郊外为他饯行。张易之大怒,唆使人诬告崔贞慎等与魏远忠是同谋犯,武则天令马怀素审讯,派太监催促,传话示意马怀素要想办法定成同谋罪,马怀素支持正义不接受这样的命令。武则天大怒,召见马怀素亲自诘责质问,马怀素奏报说:“魏元忠犯罪被发配流放,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当年彭越因为谋反被杀,栾布在他的尸身下奏事,汉朝不给栾布定罪,更何况魏元忠的罪与彭越不同,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的罪呢?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如果交付给我去审讯,我怎么敢不守陛下的法律呢?”武则天的情绪缓解了,崔贞慎等因此获得宽免。当时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授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于是李迥秀被罢免了管理政事,马怀素处事公平,待人宽容,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提升任考功员外郎。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阿附依顺,他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升为中书舍人。
开元初年,任户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累积功绩被封为常山县公,三次提升任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马怀素虽然一直做官,却十分好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受玄宗尊敬。
16.(6分)⑴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⑵此时无声胜有声。
⑶申之以孝悌之义。
(4)塞上风云接地阴
(5)望帝春心托杜鹃
17.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 (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
18.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 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19.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考查理解文章的含义)
20. (1)如《雨霖铃》或“多情自古伤别离”;《》。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2)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谈出两点理由,且角度不重复,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考查鉴赏与评价人物形象及作品含义)
21、(1)世贸组织最不发达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了一项经济合作发展规划.(2)这一规划是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的基础上制定的.(3)其目的是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4)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对该规划的通过表示欢迎.
22、如果你是花儿,那快乐就是一滴晶莹的露珠;如果你是鸟儿,那快乐就是一方湛蓝湛蓝的天空.
23.喜欢读书而上学的孩子太少,大多数中学生感到知识“学非所用”。
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答题卡
卷面满分150分 答卷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第Ⅱ卷(48分)
三、(20分)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18分)
17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13分)
21、 (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照示例,造两个句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卷面满分150分 答卷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敕(chì)造 翠幄(wò) 宸(chén)翰 笑靥(yān)
B.朱拓(tà) 执拗(niù) 歆(xīn)享 栈(zhàn)道
C.扪参(shēn) 恬(tián)然 跬(guǐ)步 敛(liǎn)容
D.藩(pān)篱 蜕(tuì)皮 曳(yè)兵 鸡豚(tú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打量 厢庑 不经之谈 横七树八
B.踌躇 窟窿 百无聊赖 遍体鳞伤
C.桅杆 锻练 微不足道 相依为命
D.搁置 闪烁 虚张声势 气势磅薄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 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②阿盟首脑会议的推迟或许能使人 ,认识到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分歧和弥合这些分歧的迫切性。
③这句话一出口,乱糟糟的会场立刻沉寂下来,人们 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报以热烈的掌声。
A.许诺 惊醒 首先/继而
B.承诺 警醒 先是/继而
C.许诺 警醒 首先/继而
D.承诺 惊醒 先是/继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席卷全国的审计风暴,并非杀鸡骇猴的表面文章,而是廉政建设的大手笔。
B.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
C.苏凤麒以他惊人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在天文学方面初露头角的机会。
D.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始作俑者。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 。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水资源分配问题上,需要注意取用水的优先权安排。水应该优先用于维持生命和满足人民,当然,除了饮用水还要考虑粮食安全问题。
B.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C.在“‘新钙中钙’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某些歌手表现出的较低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是20多岁的人的作品。
D.在最活跃的中国经济的长三角,缺电缺煤缺油给经济带来的损失,可能甚于去年的“非典”,因此,有人提出中国要重返“节约闹革命时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分子扩大了的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这种大分子DNA不仅耐热性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这一特性可能对检查人体基因缺陷十分有用。 DNA的典型形态是双螺旋结构——两组平行的基因信息像一根长长的盘旋的梯子一样联结在一起。每一节梯子都由两个互补的碱基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碱基对。 自然界只有4种天然碱基,它们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由于4种碱基各自独特的形态和大小,T常常与A配对,G常常与C配对。其它的配对形式(如A配C,G配T)都会因为太宽或太窄而不能形成双螺旋结构。 人类DNA由约30亿个碱基对按特定顺序排列组成,它们将人类健康生存所需要的基因信息拼写出来。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出错,基因密码就会出现混乱,从而导致婴儿在出生时会出现可怕的畸形或导致像癌症和镰状细胞贫血症这样的疾病。 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的化学家纳尔逊?伦纳德在20世纪70年代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个苯环嵌入碱基A,得到了一个大碱基xA, xA比普通碱基A宽了约33%。斯坦福大学的科尔和他的同事们继续了伦纳德的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这个研究组使用与伦纳德相似的方法得到了xT——一种大小为自然T两倍的合成碱基。接下来的挑战是将这些大碱基嵌入双螺旋结构。 他们通过将xA与自然T组合,xT与自然A组合,从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一种比自然DNA宽了约20%的新的稳定的DNA形态诞生了,研究人员将它命名为“扩展DNA”或“xDNA”。 研究人员发现xDNA有几个比自然DNA更加优良的特点。比如说,xDNA比自然DNA的耐热性好。在实验室环境下,自然DNA的分解温度是21.3摄氏度,而xDNA在55.6摄氏度时还依然保持完整。 科尔说:“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DNA也不例外。” 他补充说,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自然DNA不发光,而xDNA却发出一种紫色光,使它在显微镜下被看得很清楚。 在自然界,DNA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科尔正在研究xDNA是否也有这种功能。 不过他警告说:“这种新的DNA不太可能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因为它太大了。不过,我们希望,有一天它会成为地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的一种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物质,这样当我们往其它星球上派探测机器人时,我们就会知道要在冰层下寻找什么样的生命形态。”
7.下列关于xDNA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xDNA是一种人造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是一种大分子DNA。
B.xDNA是美国科学家们连续研究的成果,它是由科学家们先合成一些大碱基,而后将其嵌入双螺旋结构而成。
C.xDNA与自然DNA相比,耐热性更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
D.xDNA的诞生可能为人类诊断自身基因缺陷带来帮助。
8.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基因排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序出错,就会致婴儿畸形或其它的一些疾病。
B.xDNA比自然DNA耐热性好,自然DNA的分解温度是21.3摄氏度,而xDNA的分解温度是55.6摄氏度。
C.在自然界,DNA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xDNA是否具有这种功能尚在研究之中。
D.xA和xT是两种人工合成的大碱基,科学家将它们分别与自然T、自然A结合,从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这一规律可以解释xDNA比自然DNA耐热性更好的现象。
B.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DNA也不例外,这就可用来解释xDNA与自然DNA在发光问题上的差异。
C.因为xDNA太大了,科尔认为它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的可能性不大。
D.如果xDNA将来能成为地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物质,它就会为我们的太空生命探索提供指导。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1~14题。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
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
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
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
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
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
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
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
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天令怀素按鞫。 按:查办
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 典:主管
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 受:同“授”,接纳。
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 讽: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
11.下列各项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 B.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
C.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D.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马怀素处事平恕的一组是
①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
②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
③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④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⑤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⑥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怀素家境贫寒,他白天砍柴割草,在晚上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章写作。
B.马怀素用汉朝不给向被处死的彭越奏事的栾布判罪,说明判处给被流放的朋友送行的崔贞慎等人是不恰当的,从而使武则天改变了初衷。
C.张易之诬陷崔贞慎和独孤祎之,武则天让马怀素按照诬辞审问,但马怀素坚持正义,最终使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获免。
D.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求怀素假以官府的名义行(他们的私事),但怀素没有阿谀顺迎他们。
第Ⅱ卷(48分)
三、(20分)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3分)
译文:
②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3分)
译文:
1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⑵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⑶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江间波浪兼天涌,
(5)庄生晓梦迷蝴蝶,
四.课外拓展阅读(18分)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7.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②③节中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分)
18.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4分)
?
19.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4分)
20.(1)郑振铎曾提到过“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请默写一首这种类型的诗词句子或篇目名。(1分)
答:
(2)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5分)
五、语言表达(13分)
21、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对世贸组织最不发达的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的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经济合作发展规划表示欢迎。(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照示例,造两个句子. (4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23.根据所给材料,概括文字主旨,不超过28字。(3分)
据调查,多数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学本领”;排在第二位的是“将来找个好工作”;“考大学”也是许多孩子想上学的动机。因为“学习有兴趣”、“学校较好玩”和“喜欢读书”,而上学的比例比较低。高中学生只有4.3%是因为“喜欢读书”而上学。过半数的小学生认为学校知识对生活有较大用处,而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绝大多数认为学校的知识没用。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小天莺听见一个老人在叫卖“一根羽毛换取两个虫子”。就忍痛拔下一根羽毛换了两个虫子,美餐一顿。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天莺飞翔于天空,妈妈
说:“等你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小天莺虽点头,但心中仍惦记着虫的美味。第三天它一狠心拔下三根羽毛换了六个虫子,吃得非常高兴。以后,它成了老人的常客,不久,小天莺发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但出于吃虫的欲望,它继续拔毛换虫。直到有一天它再也飞不起来了……小天莺羽毛没了,老人也不见了。最后它悲惨地含恨而逝。许多事物只能满足人的一时欲望,但有的人为它付出的代价却太惨重。有理性的人需要认真掂量啊!????请以“欲望与理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