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2019/3/191竹兰梅菊2019/3/192花中四君子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2019/3/193竹2019/3/194你有我有他也有,
黑身黑腿黑黑头,
灯前月下跟你走,
就是从来不开口。猜谜(打一生活现象)2019/3/195竹 影丰子恺听录音2019/3/196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喜爱。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2019/3/197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返 回下一张2019/3/198瞻瞻的车 (二)脚踏车返 回下一张2019/3/199取苹果返 回下一张2019/3/1910劳动节特刊的读者
不是劳动者返 回下一张2019/3/1911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惬意 口头禅 参差不齐(能说出其它读音吗)
蘸(给它组个词) 蕴含(请你说出一个同义词) 有一个成语是由画竹子的故事由来的,你知道这个成语吗?能用它给大家造一个句子吗? qiè chán cēn cī zhàn yùn2019/3/1912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为大家概括课文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2019/3/1913看描评听悟2019/3/1914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2019/3/1915第3小节: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小节: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2019/3/1916竹2019/3/1917竹影是谁画的?是作者和朋友画的吗?2019/3/1918月亮太阳是月亮借助太阳的光辉画的2019/3/1919描=克隆=copy=复制 竹影的真正作者是太阳,太阳借了月亮的手画的,现在我请大家思考:
“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我们把月亮画的画 了一份。(填一词)” 2019/3/1920“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
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2019/3/1921 第五段: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 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2019/3/1922 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顶多也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
--丰子恺 2019/3/1923到底什么才叫绘画呢?有成千上万人在做上述我们说到的描摹,复制这些事,他们是不是都是笨蛋?想想看:他们做这些事有何得失? 2019/3/1924朱光潜说: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郑板桥曾说: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这句话就是说一个人想把心中的竹画出来必须要有技术。 2019/3/1925如果是丰子恺的父亲站在他面前,他会说些什么?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个人,他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技术),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每人说一句话!2019/3/1926要画出竹的美的姿态,活的神气。
要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
要注意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2019/3/1927比较一下照片与图画,看看郑板桥对竹作了哪些改动,思考一下他为何作此改动? 真图郑板桥画颜色疏密方向2019/3/1928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 2019/3/1929欣赏名画 思考问题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各自不同特点2019/3/1930312019/3/19郑板桥2019/3/1932徐悲鸿2019/3/19332019/3/19342019/3/19352019/3/19362019/3/1937 重写实 像照相
重神似 像符号中国画西洋画2019/3/1938 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特点?——中国画要求“传神”。所谓“神”,就是活的神气,神韵。 ——西洋画则看重写实,要求“画得象”,“画得同真物一样”。 ?2019/3/1939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是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一提到竹,我就会想起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在中国人心中之所以会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风度,一种精神,一种气节。正像明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赞颂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磨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019/3/1940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2019/3/1941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2019/3/19421、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拓展引申2019/3/1943 1. 收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课外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月亮下面人头上究竟会冒烟吗?那又是为什么?作业竹影》课堂实录
教学思路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厚。要在一课时内授予学生,难度较大。所以我以为应该略枝叶而直取本根。此文收入《艺术卷》而非文学卷,可见丰子恺先生写此文主要目的是对孩童进行美育,所以我想在课堂引导学生反复探究“创造与模仿的关系”。
课前预习资料
丰子恺《儿童的画》、《学画回忆》、《图画与人生》,《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倚天屠龙记》节选 ,朱光潜《谈美书简》文选,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文与可谷偃竹记》,郑板桥 《题画诗》、《题竹石画》,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课堂实录
师:昨天大家都预习了《竹影》,现在我想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如何。(出示预习题)大家一起念。
学生齐读:弥漫 眼梢 惬意 汀 蘸
缕 口头禅 硕士 参差不齐
师:很好,第二题。谁来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一生: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
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俱全,很不错。不过这位同学还有补充。
一生: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师:非常好,这就十分全面了。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画的竹影。(出示图片“竹影”。)
师:竹影是谁画的?
一生:华明、丰子恺、丰子恺的弟弟、丰子恺的父亲。
师:真的吗?
教师用一块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大大的“竹”字。然后请一学生上台用粉笔把这个字描一下。
师:请大家看黑板,请问这个粉笔“竹”字是谁写的?
一生:xx同学。
另一生:老师。
师:理由?
一生:版权属于老师,xx同学只是依样画葫芦。
师:说得好,我就这么问吧,如果这个字拍卖,卖了10000元,我拿多少,他拿多少?
一生:你最少拿9500,他最多拿500,算苦劳。
师:很好,那么请大家再思考一下,这竹影到底是谁画的?
一生:是月亮画的。
师:是月亮吗?月亮能发光吗?
好几个学生一起叫道:是太阳!
师:很好,竹影的真正作者是太阳,太阳借了月亮的手画的,现在我请大家思考“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填一词)”
一生:描了一份。
一生:复制。
一生:克隆。
一生:copy。
师:大家说了几个同义词,克隆= copy=复制。现在我请大家回忆一下昨天我给大家的 资料,在我们的资料中除描影外还有哪些复制图画或类似复制的方法?
一生:用薄纸印。
一生:用格子法放大。
一生:黄全愈的儿子也是复制。
师:黄全愈的儿子能随手画出很美的竹啊梅啊的,他怎么也是复制?
一生:他的画不是他创作的,是别的国画大师创作的,他只是凭记忆复制而已。
师:很好,我们来看一段文字(出示黄全愈的文章),大家一起念一下。
学生齐读: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师: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意见一致了就举手。
一生:不是。
师:不是绘画那是什么?
出示几幅西方油画。
几个学生一起说:像照相!
师:不错,大家一起来看看丰子恺先生是如何评价这类西洋画的,(出示文字)一起念!
学生齐读: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顶多也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
师:好,我们小结一下。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种画画的方法,有描、印、放大、临摹、模仿大自然,但同学们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绘画。那么我就有一个疑问了:有成千上万人在做上述这些事,他们是不是都是笨蛋?他们做这些事有何得失?讨论三分钟。
一生:有得有失,得到了名利,失去了时间。
一生:他们还是有所得的,他们锻炼了技术,有了技术就有可能去真正的创作。
一生:但他们会在模仿中失去自我。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来看郑板桥是怎么说的(出示文字):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这句话就是说一个人想把心中的竹画出来必须要有技术。我们再看朱光潜的一段话。(出示文字)大家一起念。
学生齐读: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师:朱光潜先生用经典的文字给我们作了总结。我想我不用再多说了。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个人,这个恩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每人说一句话!
一生:闭上你的眼去画。
一生:画它的神气。
一生:别管像不像。
一生:你今天是什么样的心情就画什么样的竹。
一生:画出你自己。
一生:要有象征意义。
师:如果是丰子恺的父亲站在他面前,他会说些什么?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一生:要画出竹的美的姿态,活的神气。
一生:要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
一生:要注意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
师:很好,现在这个人听了大家的话以后开始画了。他画的怎么样呢?请大家一起看。
(出示真竹照片与郑板桥竹图)
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郑板桥。郑板桥就是站在这丛竹面前画下了这幅画。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照片与图画,看看郑板桥对竹作了哪些改动,思考一下他为何作此改动?讨论三分钟。
一生:颜色变了,为的是不像,这样可以更加突出神韵。
一生:疏密变了,照片到处一样密,画就符合黄金分割定理,像一偏文章一样:凤头、猪肚、豹尾。
一生:叶的方向变了,照片上方向不定,而画上竹叶基本向下。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郑板桥要让它向下。
一生:可能当时他心情不好。
一生: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想郑板桥是用竹叶来表示俯视民间疾苦。
师:你真是天才。
一生: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竹是中空的,可以用他来象征虚心的人,而虚心的人总是低着头的。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聪明,都不比郑板桥差。现在我要大家跟郑板桥比一比。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 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
一生:我会用黑笔,画成钢铁的模样,表现“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气概。
一生:我要用红色,画出我的热情。
……
一生:我要选择五十种不同的颜料,让每一片叶子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师:这个同学真是太伟大了,选班长的话,我投你一票。还有很多同学想说说自己心中之竹,可惜时间关系,今天的课只能上到这里,大家回家后以钢笔代画笔把你心中所画的竹图写出来吧。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