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浙江省温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猫(浙江省温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5-14 16:32:00

文档简介

《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慨
联系生活,感受身边善待平凡生命的举止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慨
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语句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散文式的小说,它主要通过三个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很高兴,今天能和秦山中学的同学们一起度过一节愉快而有意义的课。首先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张图片:图片中的小女孩和那条小狗一起在做什么呢?(吃冰淇淋)
追问:如此亲密的“接触”,你有过吗?(学生自由谈论)
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亲密的接触过不同种类的小动物,甚至爱上了他们。然而有一位作家却在和小猫几次亲密“接触”后就再也不愿养猫,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郑振铎学习这篇课文——《猫》来揭开谜底。
(设计意图:由一幅有趣的图片谈起易勾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了一个疑问:作者也亲密接触过小动物,却为何不愿再养小动物,以此导入到文本中去,水到渠成。)
二、整体感知把握“命运”:
1、 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检查预习)
学生:三次
2、 三次的结局总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失踪或死亡
(设计意图:问题总体简单,既检查预习,也让学生把握了文本的大概框架)
三、把握“遭遇”感悟“历程”:
过渡语:三次养猫的结局为什么总是失踪或死亡呢?难道作者不会养猫吗?我想,这其中必有复杂的原因吧!
1、我们就来看看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
(1)同学们觉得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很活泼
追问:有具体的根据吗?(学生自由寻找并抓住重点语句谈论)
(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
我坐在……微笑……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追问: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
(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感着一缕的酸辛)
小结:“我”喜欢这只小猫,所以当它突然离去时,“我”感到“一缕的酸辛”。
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
(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更有趣 更活泼
追问: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具体谈论)
追问: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
(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
追问:找出反映“我”当时的心理变化(状况)的语句。
(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怅然 愤恨
小结:“我”喜爱这只小猫,所以当它被人捉去后,“我”十分的怅然和愤恨。
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
(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一只流浪猫)
追问:我家为何要收养它?(同情、可怜它)
(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难看、忧郁)
(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不大喜欢、若有若无)
追问: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
那只花白猫对于……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凝望着。
追问: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
(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芙蓉鸟遇害事件)
追问: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
追问:“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
追问: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
(5)于是,“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错在了哪里?(冤枉了它)
(6)此时,心情又是如何的呢?(要求找出描写心情的小节)
小结:“我”冤枉了这只流浪猫,所以当它被“我”一棒打跑并死去后,“我”很难过。
全文小结:作者之所以不愿再养猫,从表面上讲是因为他曾经爱过猫,而且爱得很深,以至于失去得太痛苦;也曾经恨过猫,而且恨得太冲动,以至于终身遗憾。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心——把世间所有的生命当作生命的爱心,即善待身边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微的生命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个小的切入口来一步步从不同角度解读三只小猫的不同命运遭遇,同时在此过程中穿插作者情感的解析,使之浑然一体,当然重点语句的品味又将增强文本解读的语文味)
四、拓展延伸:
1、我想,我们身边肯定也有许多爱好并且善待小动物的人和事,也许就包括你自己,同学能谈谈他们吗?
2、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一部分轻视甚至虐待小生命的现象,比如虐猫事件、给熊泼硫酸事件,对此,请同学们假设以一个普通小生命的身份提出自己的抗议。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的解读,学生应该已经把握文本的主旨:作者绝不仅仅在写三只猫,而是重在诠释一种爱心(善待小生命),基于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思维去审视我们周边的生活,同时训练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选做至少一题)
1、以“我与 (小动物名称)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片断。
2、分类收集或自拍一些身边善待和虐待小动物的图片,并尝试拟个小标题,然后在班级举行一次个人摄影图片展。
《猫》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 课型:品读课;教学创意表现在:让学生说话。
 ?《猫》是郑振铎小说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 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 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旨意所在。
 ?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深情是重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 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所以,此课教学依“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 块 层层推进,且分别用三个句式“读      ,我看到了一只       猫”“读      ,我体味到      ”“对 于       ,我想说      ”贯连其间,以教师赠格言、 学生拟格言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美点精粹。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 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此外,用精美的软件辅以教学,用震撼学生心灵的视听冲击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讲究动画 、音效与作品意境和谐相融,讲究文本、图像与环节同步支撑。
  [教学过程]
 ?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 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我们依照“感知”“品味”“感悟”三步来品读全篇。
 ?二、理解
 ?1?学生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 作品内容。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看到了一只      猫。”
 ?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这一处猫的动作和描写可谓文笔的精华,它用朴素的言语创造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逗玩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 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 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D?“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还衔着一只黄鸟。”
 ?——一只凶恶的黑猫。
 ?3?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结构:设 疑、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 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4?小结、板块过渡: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 纸上。“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 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三、品味
 ?1?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体味到      。 ”
 ?师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学生朗读、评说,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指导朗读:
 ?A?“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
 ?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B?“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C?“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 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3?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 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
? (4)品味语言。
 ?扣“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作出判定);设疑、 讨论。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C?“凝望”是何意 (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E?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 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4?小结、板块过渡。
 ?一种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无声无形地流淌着,不断积淀,直至喷发。 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有对作品更深层次 的感受甚至有超越作品的感悟。
 ?四、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 说:       。”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赠格言: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
 ?学生自拟格言:
 ?A?努力完善自我!
 ?B?弱小就要挨打!
 ?C?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D?你想得到幸福吗 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小结:这些对作品深层次的感悟,其实就是作品的主题。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对 主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主题的多义性。
 ?五、升华
 ?课堂结语: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 写猫呢 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播放美丽可爱的猫的视频)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 ,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共16张PPT)
26 猫
郑振铎(duó)
感知内容
请用:
“读 ,我看到一只____猫”
更活泼更有趣
可怜的猫
活泼有趣
凶恶的黑猫
品味情感
“读_____,我体味到______”
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对于作品中的“我”,我想说:______。
深层感悟:
(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要以事实为依据;对人对事不存偏心私心,要同情弱小者!)
对于作品中的“可怜猫”,
我想说:——
努力完善自我!
弱小就要挨打!
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深层感悟:
1.完成课后练习一至三题。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请写成200字的片段作文。
推荐作业
时主
k计
更快乐
快乐

酸辛愤恨
懊悔
不太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