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画线段的和、差(1)
华亭学校 吴俊杰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等式表示两条线段的和、差的关系。
2.掌握用尺规画线段的和、差、的操作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难点: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已知线段a,用圆规、直尺画出线段AB,使线段AB=a. a画射线AC; (2)在射线AC上截取AB=a。 线段AB就是所要画的线段。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我们知道数(如有理数)可以相加减,那么作为几何图形的线段是否可以相加减呢?2.观察:如图所示
1)图中有几条线段?
2)这几条线段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讨论三、尝试探讨,学习新知1.显然,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BC,它们有如下的关系
AB+ BC= AC,AC- BC= AB,AC- AB= BC2.由此,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线段,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练习:根据右图填空: (1)AB+BC( )(2)AD=( )+CD (3)CD=AD-( )(4)BD=CD+( )=AD-( )(5)AC-AB+CD=( )=BC+( ) 3.例题1:如图,已知线段a、b,
1)画出一条线段 , 使它等于a+b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示范,(注意画图语句的叙述)
2)画出一条线段 , 使它等于a-b
※学生尝试画图
※教师示范,(注意画图语句的叙述)
解:(1)①画射线OP;
②在射线OP上顺次截取OA=a,AB=b
线段OB就是所要画的线段.(2)①画射线OP;
②在射线OP上截取OC=a,在射线CO上截取CD=b
线段OD就是所要画的线段.4.在例题1中为什么CD要“倒回”截?
不“倒回”截行吗?4.尝试:例题2 如图,已知线段a、b,c(a>c),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c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纠正错误 3)教师规范演示标准做法 (1)先画的图形是已知的线段a,b.(2)画射线的目的是确定整个图形的起点,由于在没有画完的情况下,终点不能确定,而这种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状态,只有用射线描述最为合适.(3)什么叫“顺次截取”?就是要沿着射线的方向,从起点开始,依照计算的顺序截取.(4)线段的和、差在画图中的区别是什么?“和”是在截取时不改变方向.而“差”在截取时的方向是变化的.通过这两个例题.使学生能够掌握线段的和、差、的画图. 四、反馈小结、深化理解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线段的和、差、的画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步骤、方向等.3.一些关键词的用法,如“连结”、“顺次”等.五、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 1.布置作业练习册7.2 1 3 4 5 (针对部分题目给出说明) 边画边叙述“以点A为圆心,a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B”这个过程就是截取采用几何画板演示,既节约时间,又操作灵活,有助于学生理解。区别线段的和差与线段长度的和差,他们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图形的关系,后者是数量之间的关系讲明白截取AB=b时为什么要以A点为圆心,而不是O点,原因是a+b是在线段a的基础之上再加上线段b请学生注意这里为什么说CO“倒回”就表示减去,不倒回截取也是可以的,不过相应的步骤说明和结论也要变化了;演示下不倒回截,同时改变步骤说明和结论学生尝试例题2时,让学生逐步熟悉尺规画图的基本语句。
简要设计思想:本节是学习画线段的和,差,倍;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学习的第二节几何作图课,学生们对于几何作图还是不太熟练,本节课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决定一分为2,先上前面一半,学习画线段的和差,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我采用几何画板设计课件,通过具体操作,讲练结合,然后再反馈,总结,讲清楚如何画线段的和差,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使用尺规画线段的和差的具体操作方法。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