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作者简介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解 题 序,文体名。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本文即属此类。
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 检查预习
完成作业本1-4题听读、朗读、翻译全文讨论探究(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
(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学习勤奋。(4)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态度: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5)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 6 ) 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
⑴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
⑵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
通过对比,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