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9-30 20: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一(1—1—1)/8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2、在观察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教学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把魔术师请来给同学们表演魔术,好吗?
师:大家请看,魔术师将魔术棒一挥,变出什么来了?
二、提出问题:
1、出示《魔术表演》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魔术师都变出了些什么?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变出6朵花,16条金鱼……
2、师: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盏灯笼?
……
三、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红点问题:花儿分成了几部分?每部分有几朵?简单说是几个几相加?
1、 学生独立解决红点问题
2、 学生合作解决其他问题。]
3、 讨论: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4、 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四、走进生活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 + 2 + 2 = 6(朵)
4 + 4 + 4 + 4 =12(朵)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中的自主练习3—6题(1—1—2)/8
课型:练习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乘法的初步认识,巩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式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彩图、数一数、算一算
第3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按要求数一数看左图横着数是几个几,竖着数是几个几,再根据学生按数的顺序把算式填写出来。填完后,可以同桌相互说一下是怎样数的又是怎样算的。右图放给学生自主数和算,最后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活动二:小鸡种禾苗
第4题:练习种,先让学生分别写出小鸡有多少只?禾苗有多少棵?再让学生说你是怎样数的。
活动三:洗照片
第5题:练习时,让学生读题目的要求,先指导学生观察每张照片上有多少人?再弄明白每人洗几张?最后让学生写出求3个3是多少的算式。
活动四:找规律、涂颜色
第6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涂黄色的数,有什么规律,然后按规律把第二行的数12、15、18这几个数涂成黄色;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找出涂蓝色数的规律分别是15、20。最后重点说明15既是涂黄色的数,又是涂蓝色的数。
活动五:聪明屋
想一想:第6题中的“15”这个数为什么既是涂黄色的数,又是涂蓝色的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信息窗2,自主练习第1、2、3题。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理解图意。
2、 懂得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方法。
3、 培养对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的初步认识,各部分名称,读法和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式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投影。师问,你能根据出示的图,提出什么问题吗?(出示情境图,学生自由提出)
2、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灯、小鸟、宝葫芦”等。
3、 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小组全作完成)
如:“叔叔手里拿着一串宝葫芦,有5个……”(学生提不出老师可进行引导)
4、 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5、 学生会说用加法计算。5+5+5+5+5+5+5+5=40
师说:用加法计算太麻烦了,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师引出,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8×5=40读作:8乘5等于40。
也可以写作5 × 8= 40。读作5乘8等于40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2、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鸟,用什么办法?
A 用加法 4+4+4=□(只)。引导学生列算式计算。
B 写成乘法算式:□×□=□(只)
或□×□=□(只)
2、 你还能从图中提出什么问题?(给予好学生鼓励)
3、 如:一个座上有6盏灯,有几个座,一共有多少盏灯?
4、 对于这节课学生提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3、 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 引导学生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如:一排有7张桌子,有这样的4排,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2、 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 □+□+□+□=□
□×□=□ □×□=□
3、 自主练习第2题,填一填。
3+3+3+3=□×□
5+5+5+5+5+5=□×□
7+7+7=□×□
6+6+6+6+6=□×□
4、 自主练习第3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3乘5 6和4相乘
□○□ □○□ □○□
4、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自主练习4、5、6、7题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初步认识
2、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出示两道乘法题,让生写出各部分名称。
6 × 3 = □ 5 × 7 = □
| | | | | | | |
()()()() ()()()()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
2+2+2+2=□×□ 4+4+4=□×□
6+6+6+6=□×□ 7+7+7+7+7=□×□
活动二:
1、 自主练习第4题,出示投影,让生连线(找学习落后生)
学生观察:让学生把题意先看清楚,说一说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
学生能连对就可,不做过多要求。
2、 自主练习第5题,出示投影。
让学生说一说,一只手几个手指,2只手、3只手、4只手…………
说出乘法算式:5×2 、( )×( )、( )×( )、( )×( )
3、 自主练习第6题,把盖住的画出来。
2×4
活动三:自主练习第7题。出示投影。(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引导学生说一说
(1)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第5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三(1—3—1)/8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乘法。
2、在观察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 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3乘5 6和相乘
2、 看图列式
加法
乘法 加法
乘法
二、指导探究、学习新知
1、 认识0的乘法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魔术世界,看谁学得好。
(2)、出示图画
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问我说
a、原来3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你会列式吗?师板书。
b、现在3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怎样列式?
(4)、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
讲述:不管有多少个0相加,结果都是0。
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都得0。
2、 做一做
0+0+0+0=( ) 0+0+0+0+0=( )
( )x( )= ( ) ( )x ( )= ( )
三、巩固练习、拓宽应用
1、 投影出示第9页第1题中的图,指生口答。
2、 投影出示第2题。
提问: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怎样列式?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 投影出示第3题:先天空,在写出乘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1、 看书质疑
2、 引导学生梳理归纳: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3、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放在问题口袋里。
五、板书设计:
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1+1+1=3(只) 1 x 3=3(只) 读作1乘3等于3
0+0+0=0(只) 0 x 3=0(只) 读作0乘3等于0
第6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我学会了吗?(1—4—1)/6
课型:整理复习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在观察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4、 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锻炼身体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式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情境图
(1) 小组合作
1、 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3、 解决问题:每个同学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在练习本上写出你喜欢的算式。
(2) 班内交流
1、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做操的有多少人?6+6+6+6=24(人)
6×4=24(人)
(2)玩吊环的有多少人?0+0=0(人)
0×2=0(人)
(3)跳绳的有多少人? 3+3+3+3=12(人)
3×4=12(人)
(4)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1×8=8(人)
(3) 小结
1、 通过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2、 这么多同学在锻炼身体,你有什么想法?你准备怎样做
活动二:自主练习
1、 第9页第3题
创设情境:摆出三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三块糖,问:你想说什么?
出示第3题,填写在书上。
班内交流。
2、 第9页第4题
出示情境图,问:你想说什么?
班内交流。
活动三;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