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金山学校2007学年第二学期三月初一语文月考试卷(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市)

文档属性

名称 萧山区金山学校2007学年第二学期三月初一语文月考试卷(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5-21 21:32:00

文档简介

200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月考参考答案(3.28)
一(30分,每小题3分)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D B C A B A
7、(只选做三小题)
第(1)小题:朔气传金柝 第(2)小题:竹中窥落日
第(3)小题:峨眉山月半轮秋 第(4)小题:散入春风满洛城
8、① 法国 ②《伤仲永》 ③ 鲁迅
9、① 删去“使”
②“成交”和“以165万元”互换位置
③ “价格”后加“的新高”
10、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沙漠里的绿洲(黑暗中的灯盏),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 你是酷暑中的浓荫(雾海上的航标灯),……
二(30分)
11、(4分)电动狗对童年的我们来说是一笔财富,是一份快乐。
12、(4分)活泼、纯真、细心、有耐心等。
13、(4分)大人都是从孩提时代走过来的,都曾受过不同程度的“欺骗”的伤害,告诫大人不要欺骗孩子。
14、(4分) 言辞得体,符合语境即可。
15、(4分)①指病毒不适应人体环境
②更多的病毒以更多的途径侵入人类
16、(4分)①新的病毒更频繁地进犯人类
②老病毒经过变异袭击人类
17、(3分) 举例子 说明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激活病毒的根本原因。
18、(3分)回答有理均可。 参考答案:减少抗生素和杀虫剂的运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人口数量,减少人口流动;维护世界和平;合理开发旅游业等。
三(20分)
19、(3分)A
20、(4分)A、C
21、(4分) ① 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
② 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
着都来向我要钱。
22、(4分)家财万贯、一毛不拔(或吝啬)的铁公鸡形象。
23、(5分)(1)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屠苏是古人春节时喝的一种酒。
(2)万象更新(或除旧布新)
四、(40分)
24、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评议通畅、生动。
二等(29—3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畅。
三等(22—2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说明:①有创意,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精巧,酌加3—5分。
②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3
分。
③错别字3个扣1分(重错的不计)。
④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
PAGE
2萧山区金山学校二○○七学年第二学期三月初一语文月考
答 题 卷
成绩
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
题 号 1 2 3 4 5 6
选 项
7.(只选做三小题)(3分)
第( )句 第( )句
第( )句
8.(3分)
① ② ③
9. ① ②

10.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11. (4分)
12. (4分)
13.
(4分)
14.
(4分)
(二)
15.① (2分)
② (2分)
16. (4分)
17. (3分)
18.
(3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19.( )(3分) 20.( )( )(4分)
21.① (2分)
② (2分)
22. (4分)
23.(1) (3分)
(2) (2分)
四、作文(40分)
(写在作文纸上)
PAGE
2萧山区金山学校二○○七学年第二学期三月初一语文月考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收敛(liǎn) 炽痛(zhì) 人迹罕至(hǎn)
B.秕谷(bǐ) 要塞(sài) 汹涌澎湃(bài)
C.系绳(xì) 镐头(gǎo) 情不自禁(jīn)
D.蝉蜕(tuì) 啜泣(chuò) 家喻户晓(yù)
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确凿 来势汹汹 斑澜 扑朔迷离
B.臃肿 人声鼎沸 懊悔 恭恭敬敬
C.叮嘱 一泄万里 祈祷 奇趣横生
D.嫉妒 回环屈折 逼狭 荒草萋萋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 。
②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 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③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 。
A.结果 丰厚 冷静 B.后果 丰厚 冷峻
C.后果 丰富 冷峻 D.结果 丰富 冷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提到街道环境近几年的变化,工程队的老张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B.文学创作中的题材,有的需要浓墨重彩,有的需要轻描淡写。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其实,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机会和奋斗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诗人爱花, ;他们爱月, ;他们爱玉, ;他们爱马,但爱的是它那种振鬣长鸣,万谷回应的雄风。
A.① 但爱它的是故乡的或故人的联想
② 但爱的是它所能完成的隐逸、高洁或烂漫的意象
③ 但爱的是它被用来做“君子之德”的象征
B.① 但爱的是它所能完成的隐逸、高洁或烂漫的意象
② 但爱它的是故乡的或故人的联想
③ 但爱的是它被用来做“君子之德”的象征
C.① 但爱的是它被用来做“君子之德”的象征
② 但爱的是它所能完成的隐逸、高洁或烂漫的意象
③ 但爱它的是故乡的或故人的联想
D.① 但爱的是它所能完成的隐逸、高洁或烂漫的意象
② 但爱的是它被用来做“君子之德”的象征
③ 但爱它的是故乡的或故人的联想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的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B.凭着崇高的理想,凭着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C.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③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最后一课》的作者是19世纪下半叶 (国别)现实主义作家都德。
②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所写的《 》讲述的一个“神童”最终变成常人的故事,对我们深有启发。
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9.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 由于其作品个性强烈,风格鲜明,备受收藏界青睐,使西方的一些收藏家称石鲁为中国的“梵高”。② 1989年他的《峨嵋积雪》在苏富比拍卖中成交以165万元。③ 3年后,再次亮相,结果以235万港币成交,再创石鲁作品价格。
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 ,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摸不着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一千张糖纸
①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外婆家住。正是七八岁狗都嫌的年龄,加之隔壁一个
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的种种游戏使外婆更不安宁了。笑呀,闹呀,四合院里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
②表姑在外婆家养病,她被闹得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的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当我们终于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是向我炫耀过,她那几十张美丽的糖纸。可我既不喜欢糖纸,也不觉得找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您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呢?”“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被今天的孩子所稀奇,但在我的童年,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是怎样一笔财富,那是怎样一份快乐!
④从此我和世香不再吵吵闹闹,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遗弃在墙角里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有时候,我们会追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追个老半天。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用来买糖,这样,也只能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嗓子让糖粘得生疼。我们还在糖果柜台边,耐心地守候带孩子来吃糖的大人,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⑤我们把又脏又皱的糖纸,在脸盆里仔细泡干净,一张张贴在玻璃窗上,等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⑥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狗呢,欠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待她不笑了才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呢,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静。”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人是我的表姑呀。
⑦这时,我突然觉得很累。原来大人常说的累,就是胸膛里的那颗心突然加重了。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我俩不约而同地,把那精心整理过的糖纸奋力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随风飘去。
⑧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会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⑨我已经长大成人,可是所有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吗?的,欺骗是最深重11.第③段中“我和世香惊呆了”的原因是什么?(4分)
12.你认为文中的世香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4分)
13.第⑨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4分)
14.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你受到这样的“欺骗”。你将怎样对表姑说?请写出你想说的话。(要求语言得体,30字左右)(4分)
(二)病毒发现人类
人与病毒的战争在新的世纪又要进入另一个轮回。这也许并不奇怪,人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疾病的增加史,人同病毒的斗争是没有止境的。从种种迹象看,新的病毒今后将会更频繁地进犯人类。而在病毒的来源方面,动物是人的“病毒库”,今后像“非典”一样,新的病毒主要还是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动物。人类疾病源自动物这一问题是构成人类历史最广泛模式的潜在原因,也是构成今天人类健康的某些最重要问题的潜在原因。
除了新的病毒引入人群,老病毒的变异也将让人长期困惑不已。为了克服“水土不服”,有的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令人难以捉摸。比如艾滋病病毒,它甚至在同一个艾滋病人体内也能演化出新的抗原,这样强大的变异性最终有可能给人类带来致命的打击。
病毒当中的另一个“魔术师”是流感病毒,上世纪它就引起4次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在不断的变异当中,流感病毒“家族”越来越复杂,而且每一次型别的变异必然引起一次大的流行,以至于世界卫生组织把它作为长期严密监测的对象,对一下次的大爆发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全球流感专家的共识是:流感的下一轮爆发迟早要发生,随时可能发生,不可掉以轻心。
面对病毒肆虐、传染性疾病卷土重来的严峻现实,学者们普遍认为,人类生存方式是原因的根本所在。抗生素和杀虫剂滥用造成的病原体的传播媒介的耐药性;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失衡;过度城市化和人口爆炸;战争、贫穷和社会动乱;旅游业发达和人口流动增加。尽管气候等环境因素被认为是病毒变迁的原因之一,但生态学家研究了许多新传染病的发生之后认为,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活动才是激活病毒的最大推动力。
一方面,全球科学家正在力图对病毒有更多的发现,而另一方面也有人不无自嘲地说,今天,病毒正在走出大自然“发现”人类。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水土不服 ②“发现”人类
16.病毒肆虐的严峻现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4分)
17.文中画线的语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要遏制病毒肆虐,控制传染性疾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汉世老人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①。侵晨而起②,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③,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④,自堂而出,随步辄减⑤,比至于外,才余半。,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⑥,慎勿他说,复相效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⑦,货财充于内帑矣⑧。
――据鲁迅辑《古小说钩沉》本《笑林》
【注释】①恶衣蔬食:衣食粗劣。②侵晨:天快亮时。侵:接近。③或人:有人。④钱十:十枚铜钱。⑤随步辄减:边走边往下扣减。⑥赡:资助。⑦没官:被官府没收。⑧内帑(tǎng):旧时指国库。帑:国库所藏金帛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聚敛无厌(厌倦) B.自堂而出(从)
C.老人俄死(不久) D.比至于外(等到)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而不敢自用 得为众人而已耶
B.闭目以授乞者 其诗以父母、收族为意
C.或人从之求焉者 卒之为众人
D.货财充于内帑矣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
②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来。
22.试用两三个词语概括老人的性格形象。(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小题。(5分)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春桃换旧符。
(1)诗歌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气氛?“屠苏”是什么意思?(3分)
(2)你认为诗歌中蕴涵着一种怎样的思想。(2分)
四、作文(4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翻过山,出现了故乡的田园,亲人的笑脸;翻过山,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奇异的景观。这里的山,是自然的山。生活中还有另外的山,他会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也会是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山”虽然无形,但在成长的路途中常常与我们为伴。躲避它,会一生遗憾;翻过它,将风光无限。
要求: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角度自选,文体自定。
PAGE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