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比大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比大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10-07 18:25:00

文档简介

比大小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数学
2、年级:?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册第三单元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3种水果,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内容分析:
比大小的教学是在第一单元“比一比”中“一个对一个地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看图比较5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直观只是手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根本。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抽象出特定的数学符号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不看操作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由于“>”和“<”非常相似,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需要通过交流识记它们的方法,帮助学生分辨与记忆。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比多少的知识,需要引导他们从具体的图抽象到数的比较。针对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时尽量用幽默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和练习。
4、设计思路:
考虑到学生有了一定的旧知,针对低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由一个小故事引人课题,引导学生用旧知解决问题,从而再引出新知的教学。在练习辨别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记忆深刻设计了手势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最后的练习题,设计了一些拓展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头脑转得更快。
三、教学过程描述
?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故事引入
?2分钟
?(课件出示主题图:三只猴子吃水果)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三只猴子他们在争吵呢?他们在争吵什么呢?你们看这里乱七八糟的摆了好多水果,猴子们不知道吃哪种水果才能刚刚好,不会多也不会少。
?有的学生举手,想说自己的看法,有点学生仔细看着图,还有的学生在等老师的叙述。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静下来。
为了不耽误太多的时间在这里不请学生回答,老师自己说。
?
?
?同学们,你们能想想办法让猴子他们一眼就看出吃哪种水果刚刚好吗?
?学生回答:可以一个对一个摆好,那样就能一眼看出吃桃子刚刚好。
?
?
?一一对应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在这里只要学生说出来,学以致用。
?
?认识“=”
2分钟
?师:你真聪明,知道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老师把这些水果和猴子一一对应的摆好。(课件出示图)从这里我们很快就能看出:3和3同样多,吃桃子刚刚好。我们用可以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师嘴里念3和3同样,在黑板上写3=3)
这个符号叫等于号,读作:3等于3.
?
?
?
?
?
?
?
?
?
?
?
带学生一起读。
?
“等于”是学生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可以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讲解。故在此没设计很多的时间。
?
认识“>”
?5分钟
(课件出示猴子和香蕉对应的图)
师:那为什么不适合吃香蕉呢?
?
师:对了,猴子要比香蕉多,也就是3比2多。(师边说边板书:3>2)这个式子读作:3大于2。
?
这个符号我们叫:大于号(板书)
你们观察一下,大于号像什么?
?
师小结:是的,大于号就像一张贪吃的嘴巴一样,张开着大大的嘴想吃东西呢。以后我们要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就可以用大于号来表示了。
生1:香蕉不够吃。
生2:香蕉少了。
生3:猴子有3只,香蕉只有两根,有一只猴子会没有香蕉吃。
?
?
?
学生跟读两遍。
?
?
生回答有:像箭头、像铅笔的笔尖、像蝴蝶结的一边、像一张嘴巴、像牙签。
学生对于大于号、小于号的记忆比较困难,在这里,我重点讲大于号的记忆,大于号记住了,那相反的那个就是小于号了。
?
?
?
让学生充分想像,用他们自己的想象去建立大于号的表象。
?
认识“<”
3分钟
既然有大于号,那就会有小于号,你们觉得小于号会是什么样子?
?
是的小于号刚好和大于号相反,开口朝这边(边说边写)
那你们觉得小于号表示什么呢?
?
(课件出示猴子和梨子图)
那这幅图,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
怎么读呢?
马上有同学在空中做手势
?
?
?
?
?
?
小于号表示一个数比另一数小。
?
?
?
3<4
?
3小于4.
全班齐读两遍。
让学生猜想,有的学生是已经认识了小于号,这样也让学生有主动感。
?
?
学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懂意思,但表达不是很完整,老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说完整。
?
区分“>”和“<”
5分钟
刘老师觉得大于号和小于号好像的,我有点区分不了,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区分他们吗?
?
?
?
?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想的办法真好。
那你们再想想,大于号,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手势来表示?小于号呢?
?
师小结:我们用这个手势表是大于号,这个手势表示小于号。跟老师一起做一做。
生1:大于号的嘴巴朝这边,小于号的嘴巴朝那边。
生2:我是觉得我这样看过去(做手势:从左到右),先看到了大大的嘴就是大于号,先看到尖尖的地方,它比较小就是小于号。
?
?
?
学生做出了几个手势,有的很形象,有的很夸张。
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比老师灌输的办法要记忆深得多。
?
有的学生可以用左右描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左右并不能很容易区分,为了降低学生的记忆困难,在这里总结的时候不用左右来区分,而用手势,这样学生便能很轻松的并且深刻的记住。
?
记忆“>”和“<”
3分钟
?
?
?
?
?
?
?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手势。老师念口令,你们做动作,看看哪组能做得又快又准。
全班参与,兴趣很高。
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区分与记忆。因为是游戏,所以每个学生都感兴趣,因为是手势,所以老师能很快知道全班的掌握情况。
课中休息
1分钟
?
?
?
?
练习巩固
16分钟
1、看图比大小
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图,让学生先填数字后比大小。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数都是5,为什么一个大嘴对着它,而另一个是小嘴对着它呢?你们发现什么了没有?
?
师小结:这个嘴巴真是个贪吃的家伙,专挑大的吃。(板书:吃大数)
?
2、看图,写数,再比大小
(课件出示书第21面的第5题的图)
先让学生把数写出来,然后让学生填数。
?
3、课件出示书22面的第6题。
?
4、抽数字卡片比大小
老师准备两套数字卡片,任意抽出两张,让学生判断大小,并做出手势。
?
5、课件出示练习题:比较数的大小。
?
6、拓展练习:
(?)=(?)
A=(?)
5>(?)
师:谁能用更加简单的方法描述这里可以填的数?
我们学习了1、2、3、4、5,谁能填下面的式子?
( ) < ( )
师:能不能有顺序的说,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
?
?
?
( ) > ( )
?
?
?
最后一张幻灯片是机动的,如果学生的掌握情况好,做题速度快,那么将有时间练习,否则可以放入复习课中去练习。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个5是和不同的数比较,得到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
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发现,大嘴巴是对着大数的,尖尖的是对着小数的。
?
?
?
?
?
?
?
?
写数,学生不会错,但是在填入方格中去的时候,有学生犯错,他习惯性的按照顺序填写,然其他的学生指出错误并改正。
?
?
?
在这里需要注意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一定要完整表达。
?
?
?
?
?
?
?
?
?
?
?
?
学生在回答5大于()这个题时,是无序的,你说一个我说一个。
?
?
学生在做这个题的时候也是没有顺序的填,有的时候还会说出已经说过的填法。
?
?
?
?
有了上一题的基础,这个题学生能够很快的照老师的方法有顺序的把所有的式子都说出来。
第一个练习层次比较简单,并且通过这个练习题让学生深刻的记住大口对着大数。
?
?
?
?
?
?
本题的练习层次往上走了一点,目的在于慢慢的让学生离开图片,抽象到数,并真正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
?
?
?
?
?
?
通过纯数字的大小比较,让全体学生掌握方法。这是必要的基础练习。
?
?
通过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积极动脑思考。
?
通过填等式学生很容易发现“=”的奥秘,在这里渗透符号的概念一点都不过分
?
引导学生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填1到4。
?
?
老师要求学生有顺序的说,学生一般很难说出来,老师边用手指边说:1<2,1<3,1<4,1<5,2<3……
?
?
?
?
?
?
?
?
全课总结
2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哪个地方是你最难记住的?
学生说得不是很完整,但说出了他们自己对新知的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心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防止学生记忆比较零散。
四、教学反思
1、游戏的设计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本节课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能够容易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特意设计了“听口令,做手势”的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接受了新知,通过形体动作的练习,学生对两种符号的区分更加容易。
2、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既满足了全体同学的基础练习,又有拔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为以后的知识做了简单的铺垫,而这样的铺垫又是学生很容易发现和掌握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本节课的内容比较丰富,对学生的常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教学时课堂的组织很重要,只有全员参与了,才能达到预期设想的效果。我在教这个内容的时候,上第一节的那个班课堂常规很好,所以上起来很顺利,另外一个班由于在课堂组织上用去了一些时间所以最后的练习题没有讲完。不过我觉得效果并不差,由于新知的学习影响很深刻,所以并没有影响学生对新知的掌握。
4、本节课有个不足的地方,我对学生的回答问题要求还不够,有的时候学生没有回答完整就让他坐下去了,没有严格要求他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重视,更加严格要求。
课件14张PPT。比大小人教版第一册3和3同样多,也就是3等于3。3 3 = 3比2多,也就是3大于2。3 2 > 3 4< 56<54>32543254425531谁的速度快?<<<<>>>>=1122AA1、2、3、41~41、2、3、4、54342、3、4、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