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实践活动 点击双休日(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实践活动 点击双休日(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10-10 19: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践活动 : 点击双休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56—57
教材简析:
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以及多位数乘、除计算等知识后进行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本次活动需要学生调查、整理、分析信息,并做出简单的决策,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与做人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采用辩论会的形式,促使学生应用学过的统计及相关知识,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2、抓住“双休日”这个空间与舞台,让学生初步经历调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发现、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1、把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甲、乙两方:甲方认为对双休日的生活感到满意,乙方认为对双休日的生活感到不满意。
2、搜集论据,为证明己方的观点做准备。如采访、调查等并形成录象带、记录有关数据的表格、记数学日记、制成图片等。
3、组织培训掌握辩论的技巧等。
活动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辩论的问题。
播放提前摄录的部分同学双休日的活动录象:有的参加特长班活动,有的在家里看电视,有的去爷爷奶奶家,还有的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等等。
播放完与同学们交流:双休日你们是怎样度过的?有什么感受?你们对双休日的安排满意不满意?
请同学们根据观点的不同分坐在两边。
[设计意图]搜集学生自身的素材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双方进行辩论:
1、双方阐明观点,陈述理由
甲方:认为双休日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
(1)参加各种特长班活动,既可以结交新朋友,又增长了知识。
(2)爷爷奶奶家感受亲情。
(3)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4)在家里看看电视,使自己完全放松,有利于下周的学习。
乙方:认为双休日的生活单调乏味,甚至是有的同学进行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不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
2、自由辩论
双方可以根据课前的采访、调查,搜集的资料、处理的信息自由交锋。
内容包括:双休日都是怎么过的,对现在的双休日生活的看法,双休日的安排哪些方面满意,哪些方面感觉欠缺。
形式包括:图表、录像、文字、新闻报道、照片等。
如,(1)小调查:
你对自己的双休日生活的满意程度如何,请在自己适合的栏内打上“√”
姓名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性别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男生
女生
合计
(2) 选择自己喜欢的特长活动班参加。
姓名 特长班名称 参加时间


(3)新闻报道,某小学生痴迷电脑游戏等。
(4)某社区组织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录音、录像等。
[设计意图]采用辩论会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辩论会中学生们为了证明己方观点所进行的准备,采访、调查、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小小的辩论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从正、反两方面对双休日生活满不满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双方同学都为证明己方的观点做了充分准备。同时还注意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都希望双休日过的好,那么,对今后的双休日,你们有什么好的设想呢?请同学们尽情的畅想。
三、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开展什么活动、利用什么形式、可行性的因素(如安全问题、家长的支持等)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给学生拓宽了探索的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以及价值观、审美观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教师谈话:同学们的这些畅想,都是为了今后更好度过双休日,我们的这些想法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怎样就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呢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形成倡议书或信。
全班交流倡议书的内容、推选递交的代表等。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想趋向统一,进一步使认识得到提升,通过活动,发现学校、家庭、社区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注,理解老师、理解家长。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生的收获应该是丰富的,既有课前准备收集整理资料时的感受,也有课堂中辩论讨论时的体会;既有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认识,又有方法与情感方面的提升。
课后反思:
应该如何安排学生的双休日生活,是整个社会比较关心的焦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学生自己身心健康的敏感问题。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学生是感兴趣的。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分析研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把数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转化为应用能力,从而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设计这个活动中,我注意到:
1、努力建立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构建了新的学习环境与模式。“小小辩论会”使他们在自主摸索中理解知识,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功感。
3、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现实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审美观的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辩论受学生的课前准备、知识储备、语言表达等因素的影响,辩论中教师的调控与点拨作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