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方向与位置》
研究者姓名 二年级全体成员 所在学校 惠州市惠城区沥林英光小学
所教年级 二年级 研究学科 数学
联系电话 13680778837 电子邮件 huizhoullyg@
设计日期 2009年9月5日 指导教师 杨礼清
课题组其他成员 二年级全体成员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在教学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不够强,对方向容易产生混淆。在教学有关方向的内容时发现学生对自然的特征认识非常片面,都是基于书本上的来源,上起课来,学生也不能畅所欲言,学习效果也不那么好。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方向与位置作为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背景之一,历来受到我们的关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方向的特征,使他们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并激发探究的热情。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引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3、课题介绍以《方向与位置》为课题,对二年级来说具有可操作性,难易适宜,而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认识问题。用“方向与位置”为题,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因素,比如早晚天空、动植物的变化、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方向与位置教学目标①了解能辨认方向与位置的早晚天空的现象几动植物的变化。②认识方向与位置的特征。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会采取用多种形式进行研究、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初步学会探究学习方法。经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研究方向与位置的特征,更好地认识方向与位置。通过活动增强相互关心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思维导图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是二年级的学生。2、学生对方向与位置的特征认识片面。3、善于和同学交流,喜欢表达自己,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许。4、学生对东南西北的概念模糊,容易混淆。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1、早晚天空现象及动植物的变化等。 2、方向与位置的基本特征。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找出方向与位置的特点,通过研究早晚天空的变化,动植物的变化。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每个专题都会有一份研究记录,每个专题用画或小制作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活动体会,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份来自自己、同组组员、他组以及老师评价形成的综合评价
六、资源准备
1、早、晚天空的图片及世界地图。 2、学校的操场。 3、校园内外的树木。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 接触、讨论问题。2 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3 学习了解本次研究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呈现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谈感受,提问题。介绍本次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1课时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调查。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方面,确定研究主题,比如:早上的太阳从那里起?动物的生活如何?植物有什么变化等 1 组织学生讨论。2 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5课时
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 1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2制订合作学习规则(或者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1、设计“研究记录表”为学生研究记录提供指引。2、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收集资料,比较晚上与早上天空的不同点。实地观察研究。 各小组及时把当天活动内容集中起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指导教师主动向各组了解获得的信息资料。 各活动小组行动结束后,各小组列出活动内容,写出简单结论。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研究。给学生一些考察重点提示。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个月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学期的研究成果。各成员自我评价。 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和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4课时
八、总结与反思(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所以我把方向与位置课和数学学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考察研究活动,激发学生了解方向与位置,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反思:
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数学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这三个特点来设计所有活动。由于低年级学习知识面窄,观察力不强,所以老师在他们活动过程中应加强指导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评价表
课题名称
所属年级 所属班级
对课题方案设计的评价
研究目标 □清晰 □一般 □模糊 进度安排 □合理 □一般 □不合理
资源准备 □丰富 □一般 □很少资源 选题的可行性 □好 □一般 □较差
选题是否与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相符合 □相符 □一般 □不符合 活动过程是否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进行 □好 □一般 □较差
研究环节 □明确 □一般 □不明确 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可行性支持与指导 □好 □一般 □较差
学生是否能经历所有活动并有所收获 □是 □一般□较差 预期成果 □合适 □ 一般 □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