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巧板的拼摆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
2年级:小学四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2、内容分析:在第一课时的新授完成后,要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关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等其他特殊四边形的关系进行有关练习。通过“七巧板”的拼摆和七巧板演播器(可以在电脑上随意地移动“七巧板”中任一块拼出想要的图形)来完成这些练习。
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拼摆获取知识和经验。
4、设计思路:要使学生学好学懂就必须要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既然他们喜欢摆“七巧板”,何不让他们从摆中学,自己去探索呢?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5’ 师: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课件出示有关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练习题。 1、闭眼冥想、回忆昨天所学。2、独立思考。 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授:七巧板的运用和探讨平行四边形与其他特殊四边形的关系23’ 一)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个拼摆比赛。看谁拼得快、拼得好、发现得多 ”师:“比赛内容一: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完成得很快。A:有用两块拼的(2块三角形)、有用三块拼的(2块三角形和1块正方形);B:有用四块拼的(2块三角形和1块正方形加1块平行四边形)师:“比赛内容二:谁能够把拼好的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呢?”学生很兴奋,赶紧摆弄自己的图形,还不时地和同桌讨论,看别人是否可以拼成。不一会,小手一个个举起来了,我看到他们完成得很好。师:“你们太棒了!现在请摆好的同学上来演示一下。”我打开演播器,先演示一下怎么使用这个演播器,然后请数名学生来演示他们自己是怎样移动小块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的。学生轮流上来摆,下面的学生都当小老师,非常积极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二)师:“真不错,我再演示一下他们的拼摆过程,仔细看,你发现什么了?”生a:“我发现把左边的三角形移过来就变成长方形。”如图:生b:“我发现左边的三角形的直角边就是拼好后的长方形的宽。”生c:“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拼好后长方形的长是一样长的。”很快我和学生一起非常愉快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知道了拼摆前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这时还有学生举手,举得高高的。生d:“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移动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大”师:“真不错!你来演示一下。”(这样很自然地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做好了铺垫。)生:“我还有发现:平行四边形还可以变成梯形。”……三)课堂小结:(略) 1、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用手中的七巧板进行拼摆。2、学生根据自己拼摆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指名学生回答。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2、在探讨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图形间的关系。
拓展:探讨梯形的种类和特征10’ 师:刚才有个同学拼出了梯形,你们都认识梯形吗?师出示一个任意四边形的图,问:这个是梯形吗?生:不是。师:为什么?生:(思考)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前后左右自由组合为一组,利用七巧板摆一摆、拼一拼、想一想,然后汇报有关梯形你都知道些什么。生1:梯形有两条边是平行的。生2:梯形有不同的种类。……. 1、学生自由组合,4—6人一组。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3、汇报时另一名学生利用演播器演示。 1、通过活动让孩子经历猜想、验证、发现、总结的过程。2、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孩子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
课堂总结2’ 课件:出示知识点框架教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一起回答 回顾本节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
(一)学具的充分利用(别让“七巧板”闲着)。
七巧板是学生学具中的一种,而有关七巧板的内容也只是出现在练习中。如果按照书上的安排来教学,使用率就很低。这节课中进行调整后,使七巧板不止是用于练习中,还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它的作用。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节课中,利用“七巧板”和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组织他们进行拼摆比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参与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来,经过相互的交流一步一步推出结论。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知识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发现而获得的,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二)课堂教学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
新课标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应该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这个工具,但是工具主要起到是辅助理解、引导探索的作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探索活动。所以,当我发现学生对拼摆很感兴趣时,临时改变了教学方案(在利用课件教授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把原来准备的有关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的课件弃之不用,让学生通过拼摆七巧板来得出结论)。在原教学设计中,虽花了不少精力做好了课件,但是课件毕竟只是演示,学生主要是看而没有多少机会实际去操作。调整后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去操作去探索,只在师生交流时,利用原本在练习中用于对答案的七巧板演播器充分展示学生的拼摆结果。这样做更符合新课标要求,教学效果更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