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附课件
与圆有关的知识(1)
复习课
时间: 2010年9月28日
与圆有关的知识(1)复习课
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数学
2年级:九年级下册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多媒体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及运用两个推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角或线段的计算或证明;熟练运用垂径定理及两个推论进行计算或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推理、归纳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及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
2、内容分析:
(1)重点:复习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及两个推论,垂径定理及两个推论。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角或线段的计算或证明。
(3)疑点: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
(4)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解决重难点和疑点。
3、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也喜欢动手探究,对数学学习已有浓厚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上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
4、设计思路:
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准确理解与圆有关的概念及性质,特别是通过圆的对称性得出的一系列性质,是经常考察的内容。其中垂径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与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相结合。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渗透着数形结合、运动变化等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察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8分钟
多媒体投影:1、下面四幅图哪幅图中的角是圆周角?( )
2、如图,点A、B、C在⊙O上, ∠C=500,则∠AOB的度数为( )
(2009年中考题)
3.如右图, 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如果∠A=700,则∠B=( )
4、如图, ⊙O的半径OA为5cm,弦AB长8cm, OC⊥AB,求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C
第一题较容易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2、自主计算
3、自主探究,快速计算。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入手,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引入中考题复习学生兴趣浓厚。让学生对定义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
变式练习一
6分钟
自主探究
6分钟
5、如图,∠B=300,AC=5cm,则⊙O的半径为( )
6、如图,弦AB的长等于⊙O的半径,点C是AmB上的一点,则 ∠ACB=( )
7、如图,点A、B、C在⊙O上,AO∥BC, ∠OAC=200,则∠AOB的度数是( )
8、 如图, AB是⊙O的直径, C、D是⊙O的点, ∠BOC=1200,则∠ADC=( )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探究找规律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归纳,师生互动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
找规律
注意五、六题之间的关联,实际上就是一道题的变式练习,适当点拨。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给课堂注入生机。
让学生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订正、纠错。
合作探究
4分钟
9、如图, AC=8cm, CB=6cm, AB是⊙O的直径,CD⊥AB,
则CD=( )
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如何计算
师生互动
小组合作交流
圆的知识与三角形知识有机相结合。
注意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与鼓励。
巩固新知
5分钟
10、如图,在半径为2的⊙O中,弦AB的长为,则∠AOB=( )
合作探究
加深理解。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定理特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定理,进一步理解定理。体验成功的喜悦。
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抽象的定理变得生动、趣味。
能力发展
变式训练二
10分钟
拓展创新
6分钟
11、如图,△ABC内接于⊙O,D是⊙O上一点
①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②若AE=2cm, EC=4cm, ED=1cm,求BE的长度
③若∠D=450, BC=2cm,求⊙O的面积
12、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弦, AB⊥CD。①P是CAD上一个动点(不与C、D重合),求证∠CPD=∠COB。
②点P′在劣弧CD上移动(不与C、D重合)时,猜想∠C P′ D与∠CO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这种多样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由能力训练向思维训练过渡。
让学生看到数学趣味性与挑战性并从,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认识通过观察、归纳、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
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与评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点的复习还是掌握的比较好,但在运用知识整合的过程中,部分同学不能独立的完成变式训练中的习题,特别是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时,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比如在变式训练一中,不能把他们有机相结合灵活变通;在习题10中能很快添加辅助线的同学不多;在变式训练二,求圆的面积的过程中,寻找解题的途径很多,但能很快找出思路的同学不多,而且在运用相似的知识选择比例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错误。因此在复习课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还有待加强;在数形结合、运动变化等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上,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部分教材,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由于时间关系,课堂的深入还有待加深。?
五、附件:课件
课件20张PPT。与圆有关的知识(1)1、圆周角:BCA.O顶点在圆周上,两边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AAABBBCCCOOO下面哪幅图中的角是圆周角( ).①③④②④OCBA如图,点A、B、C在⊙O上, ∠C=500,则∠AOB的度数为( )
(2009年中考题)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0002、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0直径如右图, 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如果∠A=700,则∠B=( ).ACOBA、200 B、250
C、300 D、350A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 )。EDACBO.如右图,∠BAC=650,则∠BDC=( )
∠ABD=400,则∠ACD=( )
圆周角相等⌒⌒6504004、圆心角、弦、弧之间的关系:ODCBA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
( )。如右图,如果∠AOB=∠COD,且
AB=5cm,则 AB=( )
AB=( )
⌒⌒⌒弦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5cm如图, ⊙O的半径OA为5cm,弦AB长8cm, OC⊥AB,求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C5、垂直于弦的直径 (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OC=( )3cmOACB∟解:由于OC⊥AB, AB=8cm,所以 AC=4cm(垂径定理) 又OA=5cm,所以1、如图,∠B=300,AC=5cm,则⊙O的半径为( )5cm同步学练:ABOC提示:由于∠B=300,所以∠AOC=600,则△AOC是等边三角形。同步学练:OCBA2、如图,弦AB的长等于⊙O的半径,点C是AmB上的一点,则 ∠ACB=( ).m3、如图,点A、B、C在⊙O上,AO∥BC, ∠OAC=200,则∠AOB的度数是( )
同步学练:CBOAA、100 B、200
C、400 D、700C4、 AB是⊙O的直径, C、D是⊙O上的点, ∠BOC=1200,则∠ADC=( )同步学练:300ADOBC⌒解:由于∠BOC=1200,所以∠AOC=600,
因此∠ADC=300.同步学练:5、如图, AC=8cm, CB=6cm, AB是⊙O的直径,CD⊥AB,
则CD=( )DBCAO4.8cm解:由于AB是⊙O的直径,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cm。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可得CD=4.8cm.6、如图,在半径为2的⊙O中,弦AB的长为 ,则∠AOB=( )同步学练:OBA能力发展:如图,△ABC内接于⊙O,D是⊙O上一点①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②若AE=2cm, EC=4cm, ED=1cm,求BE的长度 DCBAO解:① △ABE∽△DCE. 由于∠A=∠D(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又∠AEB=∠DEC,所以△ABE∽△DCE。(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由于△ABE∽△DCE,所以 即
所以BE=8cm③若∠D=450, BC=2cm,求⊙O的面积O③连结OB、OC,过O点作OF⊥BC.由于BC=2cm,所以BF=1cm(垂径定理)
又∠D=450, 所以∠BOC=900。(圆周角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OBF中, BF=OF=1cm,由勾股定理得OB= cm .
所以圆面积为S= = =DCBAODCBA方法二:OF拓展创新: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弦, AB⊥CD。①P是CAD上一个动点(不与C、D重合),求证∠CPD=∠COB。
②点P′在劣弧CD上移动(不与C、D重合)时,探究∠C P′ D与∠CO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BODPCAP′⌒ 小结
1、熟练掌握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角或线段的计算或证明。
2、熟练运用两个推论。
3、熟练运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
谢谢 再见布置作业:继续复习湘考王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