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张PPT)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边
边
顶点
顶点
边
边
边
边
想一想: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
( ) ( ) ( )
( ) ( ) ( )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猜一猜: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角的初步认识
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的内容,时量:40分钟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判断角。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能结合生活情境,辨认生活中物体表面上的角。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具及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一个五角星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常规,表扬坐得好速度又快的孩子,全班学生都坐好之后开始上课。
师:(出示一个五角星)这是什么?(生:五角星)为什么叫五角星?(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生回答问题时,不仅关注这个孩子的回答,更要关注其他孩子听的情况,表扬听得最认真的孩子,一旦发现没认真听的孩子及时加以提醒,方式可就情形而定,如用眼盯着他看,直到他反应过来认真听为止,或是用话语暗示等等。)
师:对,因为它有五个向外突出的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跟老师一起齐读两遍。
师:(出示三角板)大家看,这又是什么?三角板上有角吗?谁能把它指出来?
二、探索新知
师: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角,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汇报时注意关注他们回答问题话语的完整性,声音的大小情况以及其他学生的倾听情况。)
师:老师也找了三样物品,它们中也有角,大家看一看。(CAI出示剪刀、吸管、水管图)剪刀一张开,在这里就形成了一个角,吸管的这里也形成了一个角,水管这里也是一个角。如果我们把这些角画到纸上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图形,大家仔细看看,像这些形状的图形就叫角。
师:现在我们来动手玩一玩,先听好要求,从你桌上选一张你最喜欢的纸片折一折,看看你能不能折出一个角来。(生动手操作)
(生动手操作时,师进行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折好之后就举手,不能在座位上叫或和其他小朋友讲话,表扬做得好的孩子以激励其他孩子都做好。)
师:用手摸摸角尖尖的地方,有什么感觉?(生:有点疼、刺人)这个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顶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板书:一个)再用手摸摸顶点的旁边,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
师:直直的、滑滑的,这两边就是角的边。(板书:边)一个角有几条边?(板书:2条)谁来告诉老师角是由什么组成的?(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尖尖的地方是顶点,两条边都是直直的,好,我们来看看上面的这三个角,它们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谁愿意上来指给大家看。(指名生上台指)
师:大家闭上眼睛想想,我们的新朋友“角”长什么样子?现在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了,(CAI出示一组图形)上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生答)
师:我们要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呢?(生: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那这个图形也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你们怎么说它不是角呢?(生:它的一条边是弯的。)
师:对,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就要看它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并且边一定要是直直的。
师:(出示活动角)大家看,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在哪?边在哪?你来说。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生:角的两条边拉开了)
师:再看看,有什么变化?(生:角的两条边又合拢了一些)
师:其实角的两条边之间所形成的这个角度就是角的大小,那刚才老师是不是让这个角慢慢的变大了又慢慢的变小了,再看一次。(再演示一次由小变大再又大变小)
师:谁来说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生答)
(注意帮助孩子回答问题时用规范的语言回答)
师:角的大小与它两条边的张开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CAI出示2个同样大的角但它们的边不一样长)老师这有两个角,你们猜猜,这两个角哪个角大些?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角,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一画角。先看老师怎么画,先画一个小圆点,再从这个小圆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线,然后还是从这个小圆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一条线,这个小圆点就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线就是角的两条边。(板书:顶点、边、边)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画一个角,准备好铅笔、直尺和本子,先画一个小圆点,再从这个小圆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线,然后还是从这个小圆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一条线,这个小圆点就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线就是角的两条边,一个角就画好了。现在你们自己试试吧,画一个比刚才这个角还要大许多的角。(生画完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生动手画角时提醒他们写字时的正确姿势以及画好之后举手示意)
三、巩固练习
找角的的数量(实物投影仪出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角做了好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呢?
师:大家闭上眼睛想想,角长什么样子,它有什么特点?(生想片刻后师叙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好,睁开眼睛用手指在课桌上画一个小小的角,再画一个大大的角。
师:关于这位新朋友的秘密还真不少呢!以后我们会知道得更多的。
教学反思:
1、对教材处理的反思
“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感知,比较抽象,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它,但却没有认真观察、思考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改造,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在“找角——摸角——创造角”的一系列活动中感受角的内涵、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让学生全员参与,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活动中探索与学习,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2、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学生动手实践,恰好很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落实。采用操作的形式进行练习,让学生动手折角,玩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方式在操作中深化对角的认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深化知识,同时在不同方法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这节课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的同时,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对学情把握的反思
“角”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它,但却没有认真观察、思考过,他们对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事物中的实实在在的角,也许有的还并不是角,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改造,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出角、再认识角的过程,在“找角——摸角——创造角”的一系列活动中重新认识角。
5、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反思
在这堂课的活动一“找角”部分,我预先想到了一些身边的角,但是课堂上,学生找出的角,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角,所以我就只能说:“这个到底是不是角呢?等一下我们再讨论”,结果到课的后面我却忘记再次拿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显得有头无尾。当时,要是我把孩子的说法记在心上,又或是教学设计中有这么一个环节,我想就不至于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6、对生成情况处理的反思
当学生拿着圆形的纸对折以后说有两个角时,我正好将错就错,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帮我们思考:“到底是不是有两个角,如果不是,为什么不是?”通过观察讨论后,学生基本达成一致意见:没有两个角,因为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而这“两个角”的其中一条边是弯的,所以它们都不是角。因此,学生对于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掌握得很好。由此我想到,要是在每节课中都像这次一样抓住课堂中学生产生的有用信息,那学生接受新知、理解新知的过程肯定会更容易,且印象会更深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