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片段教学)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数学
2年级:小学四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七单元
5学时数: 1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烙3个饼的方法,通过比较,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4).情感态度: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内容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数学广角》的烙饼问题。烙饼问题是探寻烙多个饼所花时间的规律,而发现这个规律的前提之一是找到烙三个饼所用的最少时间,即最优方法,也是一个难点,本片段就是引导学生探寻烙三个饼的最优方法。
3、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强,口头表达能力有限,很多规律能找出来,但难用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本班的学生学习兴趣高,但一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需要多种因素不断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4、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饼店这一情景,引导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保持学生的兴趣,再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10分钟内烙三个饼,学生基于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生活中思维定势的影响,很难马上想出方案。提供给学生形象的材料(象棋有明显的正反两面,形状也像饼)让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摆一摆,探讨最优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导入
?
?直接点题:出示课件封页。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个什么问题呢?
细心的同学一定能发现。
?烙饼问题。
?直接点题,在最短时间把学生带入到学习中。
?探讨新知
?
了解烙饼方法
看见过饼店里烙饼吗?
课件出示
老板说什么呢?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现在我们要和老板一起烙饼了。课件出示:烙一张饼几分钟?
怎么想的呢?
不错,审题细心,抓住了“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的重点。课件出示:
“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加着重号。
3、烙2张饼多少分钟?
只要6分钟,怎么想的?
审题真全面,抓住了另一个关键“每次能烙2张饼”
细心、全面地审题,能抓住关键,问题很快就能正确地解决。
探讨烙三个饼的最佳方法。
1、饼店老板遇到了一个问题:饼店来了3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说说怎么想的?
次数 方法 时间
1 正 2 正 3
1 反 2 反 3
3 正 3
3 反 3
老板相处了一个方法,让每位客人都吃到了饼。想想老板是怎么烙饼的?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烙饼顺序
时间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关注学生讨论过程。
汇报交流。
指名多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小结方法.课件形象、生动地演示烙饼顺序,并记录板书在黑板上。
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二种方法能节约3分钟的关键是什么?
这种方法是烙3个饼的最佳方法。
小结
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最优方法解决问题。烙饼问题中还有很多奥秘,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探讨。
?
学生读老板说的话,并说说怎样理解“现烙现卖”。
生:6分钟
一张饼的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所以要6分钟。
6分钟。
12分钟。
每次能烙2张饼,所以花的时间与烙一张饼的时间相同。
生思考后回答。
不能吃上烙饼。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记录。
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方法。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方法。
生和老师一起完成记录。
第一种方法第三、第四次锅里只有一张饼,第二种方法每次都烙两个饼,这也是节约时间的关键。
?
在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带领学生严谨、透彻、全面地理解题目,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渗透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
打破思维定势,直接把学生引入突破难点的思考:烙三个饼的最少时间。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方法清晰、明了地记录结果。
有效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小组合作更容易产生智慧的火花。
优化思想渗透。
?
?
?
?
?
……
?
……
……
……
教学反思: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本次教学只是10分钟的片段教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解决问题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象棋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体会优化思想的过程,短短10分钟我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渗透了以下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探究3张饼的烙法时,让学生经历了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的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各组形成了自己烙3张饼的方法,接着,由学生展示不同的烙法,并从中选择出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这样,学生解决了烙饼需要最短时间中的基本问题。从教学流程看,学生很喜欢操作,在研究烙3张饼的操作中学生得到了最佳方法,有了成功的体验,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2、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特别是3张饼怎么烙这个重难点,让学生说,让学生议,充分以生为本,师只在关键处引导,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尝水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烙饼问题”,它所呈现的是优化问题,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者所花的时间最短;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学生体会的还不错。
本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生本理念”体现的还不够,小组代表汇报展示方法时,第一次就要规范学生的语言,避免一直用指向不明确的语言描述,展示方法时一定要关注台下的每一个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课件9张PPT。烙饼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本店特色“现烙现卖”,
每次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每次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烙一张饼多少分钟?每次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烙两张饼多少分钟?每次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烙三张饼多少分钟?每次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 饼店来了3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烙三张饼最少多少分钟?1、独立思考,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把你的方法简单、明了地记录下来。2、小组交流:
1)介绍自己的方法,相同方法不重
复介绍。
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方法,对于
不同的方法你是否同意。
3)通过交流能引起你的思考,改进
自己的方法吗?烙三张饼最少多少分钟?他们每人点了两个菜。他们每人点了两个菜。 最省时间(分)烙饼方法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