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

文档属性

名称 唐雎不辱使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5-28 10: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nìguīxiǎnqiānggǎoyōngnáo重点掌握以下词语。
〖易〗
〖其〗
〖加惠〗
〖弗〗
〖说〗
〖因〗
〖错意〗交换。句中表希望的语气词。给予恩惠。(fú)不。(yuè)通“悦”,高兴。于是。注意,放在心上。错,通“措”。〖广〗
〖逆〗
〖轻〗
〖与〗
〖岂直〗
〖怫然〗
〖公〗
〖布衣〗扩充。违背。轻视。语气助词,相当于“吗”。难道只是。(fú)盛怒的样子。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平民。〖免冠〗
〖徒跣〗
〖抢〗
〖庸夫〗
〖士〗
〖休祲〗
〖缟素〗摘掉帽子。光着脚。撞。平庸无能的人。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色挠〗
〖谢〗
〖谕〗
〖徒以〗变了脸色。挠,屈服。道歉。明白、懂得。只因为。徒,只是。归纳各段的段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秦王责备安陵君,并露威胁之意,唐雎从容镇定,据理答辩。唐雎面对秦王的武力恐吓,拼死抗争,捍卫安陵国和自己的尊严。秦王被唐雎折服。 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的魏属安陵小国,其用意是什么? 秦王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并吞安陵国。 秦王想要并吞安陵国,采用了哪些手段?最后得到什么结果? 秦王先是采用“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被安陵君拒绝后,责备安陵君,并露威胁之意。唐雎则从容镇定,据理答辩。秦王大怒,用武力恐吓相威胁,但唐雎抗辩,步步紧逼,直至挺剑而起。秦王终于色挠,长跪而谢。唐雎不辱使命,捍卫了安陵国和自己的尊严。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秦王: 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 唐雎: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 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唐雎,这位安陵小国的使者,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唐雎确实不辱使命。我们要学习他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凛然正气。 小结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比较它们的词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秦王不说( )
请说之( )
高可二黍许(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使说许派出使高兴解释多一点听从 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解释。 ⑴秦王不悦。
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⑶仓鹰击于殿上。说通“悦”,高兴。错通“措”,注意。仓通“苍”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 ⑴以大易小。( )
⑵徒以有先生也。( )
⑶以君为长者。( )
⑷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用因为把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⑵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思路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夕。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叙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情节的发展与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通过侧面描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及他所明白的道理,反衬唐雎出使胜利,点明了主题。这部分是情节的结局。结构图示秦王安陵君以五百里易安陵 愿终守之弗敢易(利诱之)(明辨之)秦王唐雎逆寡人轻寡人 虽千里不易岂五百里(盛气凌人)(从容答辩)天子之怒(武力恐吓)布衣之怒(针锋相对)长跪而谢(折服)(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