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游褒禅山记王
安
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游
人
游
览
褒
禅
山学习本文步骤:
1 阅读课文。
2 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 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 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 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 背诵。写作顺序(各段主要内容)1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 记游洞经过
3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5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第一段补充注释:
舍:名词作动词
址:山脚
卒:终于,与前文“始”照应
名:名词作动词,起名
阳:山的南面 (也可指水的北面)褒禅山(华山)华山洞慧空禅院石碑褒
禅
山
示
意
图思考题:
1 为什么文章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
便于下文写游洞、游洞的感想以及对仆碑的感想,它是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基础。 2 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a”。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a”,而不应该读成“hua”。第二段补充注释:
侧:名词作状语
以:与 “上”“下”“东”“西”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穷:尽,指走尽洞的深处,走到尽头
其进:那向前进(的事)
其见:那见到的(景致)
十一:古代分数表示法,即十分之一
或:有的人
褒
禅
山
洞
口思考题:
1 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简介前洞和后洞
第二层:记叙自己游后洞的经过
2 第二层主要突出哪几点意思?为什么?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为下文的议论打下基础。
第三段补充注释:
观(于天地……):观察
非常:不寻常
在:动词,表示一种存在。
(罕至)焉:语气词
至于:到达。于,介词,引出行为涉及的对象。
(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
尽吾志:尽到了自己的心意,尽心尽力
所得:得到的,即收获。
思考题:
1 第三段可以分为几层?
可以分为五层:
(1)借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引出下文的议论
(2)以游山为喻,突出“志”的重要。
(3)说明“力”的重要。
(4)说明“物”的重要。
(5)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
2 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
3 第三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第三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第二段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结论:要有志第四段补充注释:
于:对于
(古书)之(不存):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存:保存
后世:后代的人
谬:形容词作动词
传:动词作名词
此所以……:表示原因的判断句
学者:求学的人
思考题 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第四段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第一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结论:要深思而慎取第五段补充注释:
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至和元年:宋仁宗登基第一年。古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本文写作特色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 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1 代词
(1)他 他们 它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他的 他们的 它的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那 那些
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活用为第一人称,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 语气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委婉的语气
例:“其皆出于此乎?”
(3)表示希望、劝勉的语气
例:“吾其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