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小令———— 58字以内
中调———— 59—90字
长调———— 91字以上词的分类: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d.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
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
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
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
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
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
洲,面对绚丽的秋景,面对革命蓬勃发
展的大好形式,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
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因国恨家仇而引起的怅惘迫于客观条件限制,由外而内的孤独:因思念丈夫而起的孤独与亲朋离别的孤独
由内而外的孤独: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江雪》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明,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孤高超然的情怀,抒发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 毛泽东当时正被军阀通缉,身处险境的他仍然独自来到了橘子洲头欣赏秋景,“独”字表现了他的一种怎么样的气概? 表现诗人卓然而立,坦荡从容,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 “看”字领起下文到哪里?这几句话的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远眺:近观:仰视:俯瞰:看万类霜天竞自由总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文中哪几个字用得好?为什么?染王实甫<西厢记>
争
击
翔
用红色表现红色之深,使人联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想到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表现苍鹰搏击长空的苍劲有力。表现鱼儿畅游时的自由轻快和江水的清澈。拟人,表现出一种竞争的蓬勃向上之力。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总的来看,这幅湘江秋色图给你怎样的感觉?试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这是一幅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湘江秋色图。生机盎然 自由开放色彩瑰丽练习: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 啸 深山 , 鱼 海面 ,
驼 大漠 , 雁 长空。
跃击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伏 奔
跃奔鸣练习: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伏深山 , 鱼 海面 , 驼 大漠 , 雁 长空。
跃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伏奔
行藏排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南唐李煜)科考落第后的忧国伤己。清静无为的归隐思想。少年壮志的豪情。老而弥坚,豪迈豁达的胸襟。国恨家仇的落寞空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现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不但表现了作者及同伴急流勇进、一往无前的伟大气概,也暗含对革命形式的乐观估计,是对一切有志献身革命的志士仁人的号召动员。忆秦娥 娄山关 毛 泽 东 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开了三天,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折兵数千,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是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应该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左右。
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两种含义:
一是比喻信函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二是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载。
淮南秋雨夜,夜斋闻雁来。 唐韦应物《闻雁》
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宋 严宇《闻雁》词的前两句虽只是景物描写,但即交代了红军急行军时的披星戴月、跋涉风霜的战斗环境,又含蓄表现了红军在艰苦的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