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课件(甘肃省武威地区民勤县)

文档属性

名称 《荔枝图序》课件(甘肃省武威地区民勤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5-31 23: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民勤县东坝中学路德斌荔枝图序白居易读故事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县官,下属送来一筐荔枝,县官拿起一个连皮带核吃了下去。送荔枝的说,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县官知道自己漏了傻,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便说:“这——你有所不知,《本草纲目》上说,荔枝连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那人问:“北方也有荔枝吗?”“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那为什么杨贵妃吃荔枝要用驿马从南方运去呢?”“哦——,这个……唐代时还没有,就是因为贵妃娘娘爱吃,后来才到处引种。”? 揭示题目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作者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六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六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作者
枇 杷 红 缯 紫 绡
瓤 醴 酪   
pí pázēngxiāoránglǐ lào正确朗读下列词语:相关资料词义诠释:
大略:大概,大体上。
彼:那,那样。
去:离开,这里指香味消失。
词类活用:
荣:形容词用作动词,开花。
图:名词用作动词,画图。
书:名词用作动词,书写。
难句点拨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体上像上面说的那样,实际的情况却超过了它们。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但不是在摘下三天以内见过的人看的。
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探究问题1、作者为了说明荔枝的特征,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详写了哪一部分?是叶、花、还是果实?
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相应语句)树形——
叶 ——
华 ——
实 ——
朵 ——
核 ——
壳 ——
膜 ——
瓤肉——
浆液——帷盖桂橘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善用比喻,形象、生动层次清楚,详略得当元和十五年夏,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
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 荔枝图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荔枝图序》与《芙蕖》写荷的可目、可鼻、可口对比,哪一篇描述得更为直观可感?可目: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
花蒂下生出莲蓬,莲蓬里结出莲子,挺拔地耸立着,依然像没有开的花,和翠绿的叶子一起高举着。
可鼻: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荷叶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
可口:连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
莲子和藕都摆在盘中,而使人满口生香了。同中求异,比较感悟 荔枝诗话
荔枝以鲜美著称,被誉为“百果之王”,历代文人写下了不少咏荔枝的诗歌。 种荔枝 白居易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过华清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食荔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课外作业
白居易为荔枝写的序文,使人对荔枝如见其形、
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生动形象。
仿照本文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水果。
注意:1、抓住特征说明,层次清楚。
   2、语言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