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五 年级 上册数学第 一单元信息窗 2
教学内容 小数乘以小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1.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2.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课前准备 一组三峡沿途各景点图片
导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2.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导学目标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旅游景点?(学生发言后,出示一组三峡沿途各景点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旅游景点吗?(可能会有学生说出三峡,如果没有说出就由老师告诉是美丽的三峡风景,这时学生已被美丽的三峡景观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通过信息窗2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出来: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问题三:巴东、宜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你能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吗?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先让学生解决问题三:巴东、宜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通过问题三的解决,让学生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2.尝试解决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1)求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观察这个算式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师:同学们,你们能跟据前面学习小数乘法的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吗?3)请同学们在计算前先估一估结果可能会是多少,然后再计算。(引导学生反思笔算结果的合理性)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分析算法、理解算理。4)使学生明确:将小数变成整数再计算。 5)积极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建立了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的方法。 3. 尝试解决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通过问题二的解决,使学生发现规律,进而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1)共同研究探讨53.5×1.2的算法。并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教师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2)探讨尝试解决53.5×1.2= 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上面步建立的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3)发现规律,及时总结。4. 自主感悟,得出规律师:通过解决以上问题,你发现小数乘小数有什么规律吗?1)鼓励学生在同桌讨论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后,将讨论后总结出的计算方法说给全班同学听听。这里可让多个同学站起来说一说。2)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进一步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3)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占位。4)你会用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计算0.483×0.06吗?通过计算0.483×0.06 使学生体会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占位。进一步完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三、拓宽应用。1.下面各题的计算不完整,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接着算下去吗?(试做教科书第8页第1题)2.教科书第8页第2题。你能正确计算下面各题吗?先估一估计算结果可能是多少,然后再计算。3.综合练习教科书第8页第3题四、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列式,53.5×0.5学生观察对比,得出: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学生试做。学生在尝试计算的过程集体交流探讨思考过程交流计算过程,体会计算方法。1)两个因数分别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2)要使积不变,应将积缩小100倍。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积极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学生共同研究探讨53.5×1.2的算法。并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让学生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千米”化为“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有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在学生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进一步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占位。 学生尝试交流,体会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占位
板书设计 小数乘以小数 53.5×1.2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 年级 上册数学第 一单元信息窗 2
教学内容 小数乘以小数练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0.8×7= 0.24×0.2= 3.5×0.1= 0.2×0.4= 0.7×8= 1.5×6= 1.3×0.07= 10.3×2=
导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2.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导学目标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复习旧知,回忆算法。谁来说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二、基本练习1.口算训练。先说说积有几位小数再计算。0.8×7= 0.24×0.2= 3.5×0.1= 0.2×0.4= 0.7×8= 1.5×6= 1.3×0.07= 10.3×2= 2.根据算式填空。 134×3= 402 56×15=先让学生独立填空,要一组一组的填。填完后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再全班交流,说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观察判断,说出错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学生独立解答。840 13.4×3=( ) 56×1.5=( )1.34×0.3=( ) 5.6×1.5=( )0.134×0.03=( ) 0.56×1.5=( )3.火眼金睛辨对错8.7 72.9 16.5 12.5×0.9 ×0.004 × 0.6 + 4.37 8.3 2.916 9.90 1.6 8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错在哪里?注意区别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4. 说一说积是几位小数,再算一算。3.2×2.1 1.82×0.45 3.1×0.45三、提高练习。1.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4.9×0.01= 5.8×1.2= 3.15×1.4=4.9× 1 = 5.8× 1 = 3.15× 1 =4.9×0.99= 5.8×0.9= 3.15×0.6=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大?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小?明确: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2.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0.5= 8.2=2.4× 1.02= 0.97× 0.84= 0.98= 0.06=3.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315×0.9○315 0.98×1○0.985.42○5.42×3.8 0.58×0.99○0.584.16×1.1○4.16 32.5×1四、综合练习。1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0.3×0.3=0.33×0.33=0.333×0.333=0.3333×0.3333=0.33333×0.33333=2.找规律,填一填。1)0.3 0.6 1.2 2.4 ( ) ( ) ( )2)3.2 4 4.8 5.6 ( ) ( ).4○3.25×1.4五、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把得数先写下来,再读出得数。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要一组一组的填。填完后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再全班交流,说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判断,说出错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学生计算后,比一比,说出发现了什么?先观察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学生独立填空。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小数乘以小数练习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315×0.9○315 0.98×1○0.985.42○5.42×3.8 0.58×0.99○0.584.16×1.1○4.16 32.5×1.4○3.25×1.4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大多数能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有个别的在计算结果中点小数点还是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