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2.通过对射影定理的探究,使学生经历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类比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讨论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射影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 建立三角形以外的、和三角形有关的元素与三角形相似比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师生协作共同探究法.
教学用具 黑板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引入
前面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分别是什么?
2.如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通过这两个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二 新知探究
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
CD为斜边AB上的高.
提出问题:
图1
1.在这个图形中,有哪几组相似三角形?(三组:⊿ACD与⊿CBD,⊿BDC与⊿BCA,⊿CDA与⊿BCA)
2.把学生分为三组,分组讨论:结合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寻找每组三角形中的线段长度关系:
⊿ACD与⊿CBD中,CD2= AD·BD ,
⊿BDC与⊿BCA中,BC2= BD·AB ,
⊿CDA与⊿BCA中,AC2= AD·AB .
这三个关系式形式上完全一样,但不便于记忆,因此,在这里教师适时的引入射影的定义:
从一点向一直线所引垂线的垂足,叫做这个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射影.
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的正射影,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射影之间的线段.
点和线段的正射影简称为射影.
图2
请学生结合射影定义及图1,观察三个关系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即可得出射影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
三 例题分析
例1 如图3,圆O上一点C在直径AB上的射影为D.AD=2,DB=8,求CD、AC和BC的长.
解:∵∠ACB是半圆上的圆周角,
∴∠ACB=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由射影定理可得:
CD2=AD·BD=2×8=16,解得CD=4;
AC2=AD·AB=2×10=20,解得AC=2;
BC2=BD·AB=8×10=80,解得BC= 4.
(师生一起分析思路,由学生完成求解.)
图3 图4
例2 如图4,⊿ABC中,顶点C在AB边上的射影为D,且CD2=AD·BD.求
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在⊿CDA和⊿BDC中,∵点C在AB上的射影为D,
∴CD⊥AB.
∴∠CDA=∠BDC=90°.
又∵CD2=AD·BD,
∴AD:CD=CD:DB.
∴⊿CDA∽⊿BDC.
在⊿ACD中, ∵∠CAD+∠ACD=90°,
∴∠BCD+∠ACD=90°.
∴∠BCD+∠ACD=∠AC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该例题表明,射影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学生在这个命题的证明中,可能对如何建立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些困难.教学中可从如下两方面来引导:
①“射影”总是与“垂直”相伴,由此可以与“直角三角形”相联系;
②我们往往将等式CD2=AD·BD变形为,这个比例式启发我们应当通过“相似三角形”来推出“直角三角形” .学生明确了上述思路就容易得出本例的证明了.)
四 课堂练习
1 在⊿ABC中,∠C=90°, CD是斜边AB上的高.已知CD=60,AD=25,求BD、AB、AC、BC的长.(直接运用射影定理.)
2 如图,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和b的比例中项.
(引导学生根据射影定理的三个公式考虑是否有不同的作图方法.)
五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两方面进行归纳.)
1 知识内容:掌握射影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2 思想方法:化归.
六 课后作业
1 基础训练:在⊿ABC中,∠C=90°, CD⊥AB,垂足为D,AC=12,BC=5,求CD的长.
2 小组探究:请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射影定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C
D
B
A
B
A
A′
M
N
N
A
A′
B′
M
A
D
C
A
D
O
B
C
B
a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