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节选)(鲁迅)(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

文档属性

名称 阿Q正传(节选)(鲁迅)(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6-03 18: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学习目标: 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正确理解阿Q ,认识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和国民的愚昧性。《阿Q正传》简介 《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署名为巴人。后收入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
《阿Q正传》出版后,深受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现已被译成几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小说共包括九章的内容,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
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
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
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
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
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出阿Q从走投无路
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
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
命的态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准革命——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
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团圆——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
审和被处决。
时代背景    《阿Q正传》写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离
辛亥革命已经有整整10年。但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仍未完成,革命的历史经验仍有着重大意义。
小说取材于清末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生活,反映地主阶级、假洋鬼子、广大劳动农民群众的生存状态。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有两点: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 ,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为何写阿Q?名人:阿Q三十出头不详社会最底层的“六无”人员打短工头上有癞疮疤精神胜利法欺负小尼姑进过城并看过杀头从城里带东西回来的日子过了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妈妈的年龄:
籍贯:
身份地位:
工作:
外形特征:
性格特征:
生平最得意的事:
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
最受人欢迎的时候:
生前最后一句话:
口头禅:(一)阿Q生活在什么地方?认识阿Q只有一条乌篷船与外界相连交通不便、偏僻未庄落后、闭塞(二) 所谓“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请找出“阿Q的名言”并细细揣摩,分析阿Q的内心世界,体会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阿Q名言“你还不配……”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你算是什么东西”
……1、“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明确:这句话是阿Q面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飘渺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就是精神胜利法。这些话体现了阿Q怎样的内心世界:2、“你还不配……”明确:这句话表现出阿Q内心的无奈。3、“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明确: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意面对失败,而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同样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4、“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明确:这是阿Q的又一独特之处,实在打不过就自轻自贱,如果别人因此放过自己,也就获得了胜利。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注意阿Q的言行,抓关键词语,分析其性格特征。)
1、败在王胡手下(生平第一件屈辱):“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这毛虫!”“君子动口不动手!”
2、挨了假洋鬼子“哭丧棒”(生平第二件屈辱): “秃儿。驴… …”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 (挨打);“反而觉得轻松些… …早已有些高兴了”蛮横霸道,懦弱卑怯
排斥异端,奴性十足3、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咳,呸!”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地笑。
欺软怕硬,流氓恶习
每当遇到失败或处于不利境地时,就用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自轻自贱等手段来获取精神上的胜利,掩盖实质上的失败,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三)综合上述分析,请你说说什么是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怎样形成的?受践踏自尊反抗怒目主义腹诽战术在假想中克敌制胜以转移痛苦欺凌弱小以转移痛苦自轻自贱 其实质就是屈服和逃避、麻木和健忘,就是愚昧和怯弱;无聊,狭隘,善于忘却、受人欺凌、却又欺凌弱小。质朴愚昧 狡黠圆滑
率真任性 狭隘保守
自尊要强 自轻自贱
狭隘保守 又 盲目趋时
憎恶权势 趋炎附势
无赖霸道 懦弱愚昧
敏感禁忌 麻木健忘
不满现状 安于现状
双重人格这种化解尖锐冲突的方式即“精神胜利法”。
所谓的优胜,只是内心的优胜,却是实际上
的失败和屈辱 ——这是一个变态的灵魂“假洋鬼子”的竹杠鲁迅对阿Q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
白描手法、心理描写
幽默、诙谐的笔调艺术特色我们现在需不需要阿Q精神?
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