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师1:俗语说“见多识广”,让学生多做题,把题目做活、做通,而不是越做越死;师2:构建学生知识网,努力形成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把知识纳入系统;师3:精选资料,教师下题海,精选习题,教师把知识与方法教到位;师4: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差异,对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师5:教学中要整合多方资源。整合数学各个知识点,通过解题形成体系;与其他学科要整合;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要整合。华罗庚先生说过:“避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变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 ‘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明确目标、关注过程、注重回归油车港镇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中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⑴ 围绕考试说明理顺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⑵ 围绕专题复习渗透思想方法,形成知识体系;⑶ 围绕精选习题提升综合能力,纳入知识系统.一、知识点复习二、专题复习三、综合模拟四、能力提升一、知识点复习针对学生的特点选好一本书。这本书要考虑知识点的覆盖,又有新颖性,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几经对比,后来我们选了浙江中考;备好一份试卷,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新颖性,选了SMJ,作为单元试题。从考纲与教材出发深入备课,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理好知识点,选好题,上好课。作业布置以浙江中考为主, SMJ试卷作为考试。关键字、词:细、到位、融会贯通二、专题复习围绕专题复习,如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备课组精选习题,选好题,上好课,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关键词:思想、方法、渗透、归纳、形成体系分类讨论1、函数y=ax2-ax+3x+1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与交点坐标。为什么要分类?问题由函数二字而生。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2,-1).
xy0PA(1) 过P作y轴的垂线PA,垂足为A.点T为坐标系中的一点。以点A.O.P.T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写出点T的坐标?xy0PA(2) 过P作y轴的垂线PA,垂足为A.点T为坐标轴上的一点。以P.O.T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P相似,请写出点T的坐标?ACO 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C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x2-x-2拓展:相似三角形ACO 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C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x2-x-2两三角形相似得:拓展:化归到基本图形3、如图,直线AB经过圆O的圆心,与圆O交于A、B两点,点C在圆O上,且∠AOC=300,点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O不重合),直线PC与圆O相交于点Q,问点P在直线AB的什么位置时,QP=QO?这样的点P有几个?并相应地求出∠OCP的度数。解:符合条件的P共有3个:
当点P在线段OA上时,∠OCP=400;
当点P在OA的延长线上时,∠OCP=1000;
当点P在OB的延长线上时,∠OCP=200;
点P在线段OB上,显然有PQ<OQ,所以点P不可能在线段OB上.解法:设∠OCP=x, 分类讨论+方程思想三、综合模拟本阶段精选试卷,作为考试及练习。应充分暴露学生的薄弱之处,对于试题或习题及时反馈、分析、纠错,结合试题,注重知识、方法回归考纲、回归课本。本阶段每周要考几次,另外,其他阶段也要渗透综合测试,这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关键词:及时反馈、错因分析、知识回归、方法提炼以作正方形为背景,体现知识的综合及分类的思想。平时重视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同时渗透猜想、分析、论证的数学思维方法。模拟卷24、杨柳同学是一个爱学习、喜欢动脑筋的学生。在学习正方形时,他在纸上画了一个正文形ABCD,用一个450的等腰三角板进行操作实验。下面是他的一个操作实验:他把450角的顶点放在正方形的顶点A处,绕A点顺时针旋转,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与正方形边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1),发现BM+DN=MN.
(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2),他猜想BM+DN=MN也成立.请你帮忙证明.
(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他发现BM+DN=MN不成立了.那么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万变不变其宗;知识回归----三角形旋转+三角形全等。嘉兴中考23.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PQ是⊙O的直径,n个相同的正三角形沿PQ排成一列,所有正三角形都关于PQ对称,其中第一个△A1B1C1的顶点A1与点P重合,第二个△A2B2C2的顶点A2是B1C1与PQ的交点,…,最后一个△AnBnCn的顶点Bn、Cn在圆上.
(1)如图1,当n=1时,求正三角形的边长a1;
(2)如图2,当n=2时,求正三角形的边长a2;
(3)如题图,求正三角形的边长an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知识回归:勾股定理+方程思想难点:如何转化重视知识回归、方法提炼,在难点的突破上多见识一些题型是有益的。四、能力提升本阶段力争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同时为学生查漏补缺.
方法:收集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周三备课组活动汇总;另外广选、精选习题,为学生排忧解难,突破思维定势;把方法、知识纳入系统。关键词:寻找问题、发散思维、解题回归、纳入系统纲络资源------2009年中考冲刺数学强化训练120题(精选部分)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分别交 轴、 轴于
两点.点 、 ,以 为一边在 轴上方作矩形 且 .设矩形 与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
(1)求点 、 的坐标;
(2)当 值由小到大变化时,求 与 的函数关系式;
(3)若在直线上 存在点 ,使 等于 ,请直接写出 的取值范围. 思维的发散性、跳跃性;回归课本、回归考点。从2010浙江省各地市二模试卷中精选习题、重新汇编:1填2不对 ,填3③回归考点、课本 阅读理解+图象法(数形结合)+分析推理一、从长计议二、适度超前中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初中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从一开始就树立中考意识,能力培养意识。
适当超前的教学进度,能为学生赢得宝贵的时间,有助于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当时,初三寒假作业-----选了一套中考模拟卷并配有答案的让学生去完成,提前学习与感受中考题型,答案有助于对照所做的是否正确)
三、关注差异围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中考7:2:1的中考说明,教师教学要有针对性。四、解题回归数学学习、中考复习离不开解题,不讲提炼、不重方法的题海战术不可取;教师下题海,提炼出好的习题,分类汇总,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通过平时的教学,努力让所教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方法与知识体系,不断提升、发展能力,这对其后序的学习也是有利的,需要的。五、整合资源1、体现数学学科特点的整合:知识点的整合、思想方法的整合、知识体系的形成;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尤其是尖子生;
3、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的整合;
4、同伴互助,教师间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谢谢大家!以上是我们的一点做法与体会,不当之处,恳请您提出宝贵意见,对此,我们将不甚感激。祝国庆节快乐!
也祝我区的中考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