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数学
2年级:小学五年一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二节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掌握方程的意义和判断,了解我们已经见识过的方程知识,探索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2、内容分析:本课是为解方程前的一堂准备课,为下节课做准备,必须弄清楚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两个性质。
3、学情分析: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应该比较轻松,这里面没有繁人的计算、概念,难点在于学生的探索和总结。
4、设计思路:先得到方程的概念,再运用和熟悉概念,最后探索等式的性质,教师要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5’
投影:1、口答:(式子中数字符号各表示什么数?)
3.3+ =4
-2.5=3
0.2( =10
( 0.4 =1
2、用式子表示天平平衡
20+30=50
20+ ? =100
1、学生口答这些问题,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2、第2题带着大家从等式到方程走。
学生对这些问题应该有比较好的掌握,这样也容易把学生引进来,在20+?=100时也要引导学生顺着图片得出式子,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新授:
方程的定义6’
教师:对20+?=100这个式子,“?”可以改为——什么?老师故意调学生的胃口。学生回答后,老师灯片把上面式子换成20+X=100,问:这是什么?得出这是一个方程,老师接着问:“什么叫做方程”?学生多人回答,老师灯片出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强调方程的两要素:未知数和等式。
1、学生思考方程的意义,老师给予鼓励,多人讲。
2、要求每人都要思考。
学生观察后可能回答不是很准确,但是要充分肯定正确的部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字母和未知数要讲清楚。
新授:
方程意义的运用15’
1、方程和等式有何联系?(灯片演示)
要求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回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2、请你写出几个方程。?(黑版演示)
3、是方程的画√,不是的画×.
此题要学生一一讲出是还是不是方程的理由,不要怕麻烦。
4、灯片演示学过的一些公式,这些是不是方程,讲一讲道理。引出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调节一下课堂的紧张气氛。
1、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紧紧抓住,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2、强化学生的概念,牢记方程的概念。
1、抓住方程的两要素,让学生多思、多讲,是与不是都讲出来。
2、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自主探索等式的两个性质
12’
1、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有学生自己来完成,先探索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是不是等式。老师在黑板上带领大家算几个后,由学生自己算,说结论时,可以多请几个同学来说,得出结论后,再做:
2、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是不是等式。还是由学生自己验证。完了以后,得出类似的结论。
3、熟悉结论,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1、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结论是不是正确,用语言表达结论。
2、允许学生说错,鼓励学生大胆说,不说时,认真听同学发言。
3、第二个性质中的”不为0的”理由要给
学生说清楚。
1、检查学生的探索过程,给予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的帮助。
2、让同学们在独立探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课堂总结
2’
投影: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
教师:大家一起来回顾本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点
学生一起回忆、温习。
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前面方程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的概念掌握得很牢固,后面等式的性质的教学也比较能抓住学生的积极性。
2、本堂课整体纪律特别好,学生一开始就进入状态,课堂的思维很活跃。
3、学生本堂课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很好地锻炼,同时通过老师的语言引导,吸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15张PPT。简易方程3.3+ =4
-2.5=3
0.2? =10
? 0.4 =1口答:(式子中数字符号各表示什么数?)?=0.4?=50?=5.5?=0.7????0.75.5500.4 用式子表示天平平衡20+30=50 用式子表示天平平衡20+ =100x?什么是方程? 含有 未知数的 等式 叫方程。 方程与等式之间 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请你写出几个方程是方程的画√,不是的画×.
34+66=100 ( )
×-14>84 ( )
Y+34 ( )
5×+35=46 ( )
46<14+58 ( )
5(A+5)=8 ( )
×××√×√3.3+ =4
-2.5=3
0.2? =10
? 0.4 =1????这里有方程吗?这些是方程吗?
s=ab
C=2(a+b)
s=vt判断正误: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 ( )3、等式一定是方程. ( )4、8=4+2X不是方程. ( )独立探索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是不是等式。 结论: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独立探索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是不是等式。
结论: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小节:含有 未知数的 等式 叫方程。
结论: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结论: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