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 新教材初一第五章第一节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选举我们班的班干部◆同学们最喜欢哪一个电视节目?◆班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本级全体学生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讲解点1 数据的收集过程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统计结果6、得出结论谁当班干部好全班每位同学民主推荐调查法开始投票计票汇总得票最多的同学当选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统计结果6、得出结论综上所述
调查收集
数据的过
程为:收集数据的方法一般有:(1)民意调查法;
(2)实地调查法;
(3)媒体查询法赢在哪里?这是一张2000~2001年赛委CBA总决赛八一双鹿对上海东方队一场比赛后公布的比赛统计表,请你从表中进行分析,上海东方队赢在哪里。参考网址:http\www.cba.com.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讲解点2 频数和频率在下列一组数:86、868、886、888、868、688、666中,数字8和6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多少?下表为一收集到的数据,总人数是50人注意:各项目的频率只和为1 归纳:频率、频数和总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下:每天早上你是如何醒来的?下面是一所学校初中800名学生早晨起床方式的统计表,请问:这所学校的学生各种起床方式的频数各是多少?频率各是多少?(1)频率分布表中的A= ;
B= ;C= ;D= 。 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年级同龄的4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
167 154 159 166 169 159 156 162
158 159 160 164 160 157 161 158
153 158 164 158 163 158 x 157
162 159 165 157 151 146 151 160
165 158 163 162 154 149 168 164(2)原来数据中x的值可能是 。 6 0.35 12 0.3 150或151或152或153或154练习:
1、假如抛硬币10次,有4次出现正面,6次出现反面,则出现正面的频数是( ),频率是( ),出现反面的频数( ),频率是( )。 2、 请你设计一张记录全班同学身高、体重的统计表格,并向班级里的每位同学收集数据,填入你所设计的表格,并把收集到的数据按男女同学身高每隔5cm,体重每隔5kg制作一个表格,计算出它的频数与频率。440%660%总结:
1、数据的收集(1)明确调查问题
(2)确定调查对象
(3)选择调查方法
(4)展开调查
(5)记录结果
(6)得出结论2、频数与频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作业课件20张PPT。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数据的收集学习目标1、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
2、了解不确定的现象也能够表现出规律,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新习惯;
3、理解频数、频率概念并能进行计算。
4、培养观察、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重点: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体会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数据观。
难点:是理解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正确地解释数据结果。重难点和关键1、合作探究,产生收集数据的过程 假若统计结果为: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上电脑课。
则教师顺势说:“让我们回顾刚才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上哪门课?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我班每一个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可以用举手或站起来的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主持人报到某一门学科时,喜欢的同学举手 (站出来)。
第五步、记录结果——数出举手(站出来)人数,记录在表格上。
第六步、得出结论——人数最多的学科即为最喜欢的学科。 从而通过学生的活动和交流,得出数据收集的过程有这样几个步骤:
这一部分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课的开始,通过创设情境,以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为主进入数据收集阶段。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带给学生。教师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境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2、介绍频数、频率概念
先结合刚才调查的过程讲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
在下列一组数:86、868、886、888、868、688、666中,数字8和6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多少?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可以达到及时巩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的目的。
3、学生探究频数、频率关系
介绍完频数、频率概念,再用投影向学生布置练习任务:
⑴请说出英语“I like China very much. ”中元音字母、辅音字母的频数和频率。
⑵每天早上你是如何醒来的?下面是一所学校初中800名学生早晨起床方式的统计表,请问:这所学校的学生各种起床方式的频数各是多少?频率各是多少?
⑶请你仔细观察刚才的例子和练习,你会发现同一问题中各频数之间有关系,各频率之间也有关系,并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周围同学。
(学生完成了前两题后,通过反复观察各题,得出结果.)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静心观察数据,独立思考,寻找到频数、频率的关系。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三)、实践与拓展
先简单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清楚了数据收集的过程,了解并计算了频数和频率,发现了频数、频率的性质。下面的时间,我们应用刚刚掌握的知识进行一次调查。” 再投影提问: 就“父母回家后,你会主动倒一杯水吗?”这一问题调查全组同学,并填出统计表,表示你的统计结果,并谈谈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
这时老师用《燕诗》对同学的汇报作总结:“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即入空巢时,啁啾夜悲时。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同学们要从为父母主动倒一杯水这一小事做起,分担一些家务,体现你对父母的体贴。”
这样设计,是考虑到新课程追求的目标是学生的发展。为了使研究性学习过程成为整体,可调动多种学习方式,可调动课本前后知识,少一点分析主义,多一点与实践的整合,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数学课上出现了英语,又进行了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教育,也为“不喜欢上政治课”的学生补了一课,让学生深思。
(四)、归纳总结,加深理解:
教师小结:“通过统计得到的数据,反映出了我们同学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良习惯,真是‘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我们必须改掉缺点,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完善自我。看来数据的作用确实不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对每位同学的发言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整节课就在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愉快的“对话”中结束。 (五)、课后作业:
考虑到新课标的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需要,作业安排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P188、1、2、5。
这几道题用来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选作题:P188、6。
这道选做题用来培养学生自已动手实验、观察、猜想、发现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
(六)、板书: 为了体现教和学的思路,板书设计简明有序地呈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据的收集过程?。§5.1数据的收集数据有用吗
2.数据的收集过程投影
学生随堂练习
通过以上几点教学设计与构想,希望能达到教学目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