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图形与证明(二)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图形与证明(二)复习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11-01 18: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与证明(二)(1)
总 课时 第 16 课时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
2、 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3、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4、 能够应用上述定理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
1、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
2、 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3、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上述定理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一、知识回顾:
1、 你能用网络图表示本章的知识吗?试一试。
2、(2005·四川)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出的图形是 ( )
A、等腰梯形 B、直角梯形 C、菱形 D、矩形
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为 。
若它的一边长为6,周长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二、探索活动:
㈠自学相信自己
1、底角为,腰长为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 。
2、直线两两相交(不交于一点),那么到三条直线距离相等的点有 个。
3、已知菱形的边长为2,,对角线、相交于点,则 ,菱形的面积= 。
㈡思索、交流
1、已知:矩形中,延长到,使,是的中点,求证:。
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中,、相交于点,、分别在对角线、上,且。
(1) 求证:;
(2) 对上述命题,若点在的延长线上,点在的延长线上,其余条件不变,那么结论 “”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并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操作题)已知:如图△ABC中,AB=AC,∠A=36°,
(1)依照图①,请你再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将△ABC分割成3个三角形,使得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图 ① 图② 图③
(2)仿题⑴将一个角为36°的菱形分成四块,使每块都为等腰三角形(至少用三种不同的方法)。
三、体会与交流
课题:图形与证明复习(2)
总 课时 第 17 课时
一.知识点:
1.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填表:
图形名称 图形 性质(符号语言) 判定(符号语言) 典型结论或例题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角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角形中位线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梯形中位线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21世纪教育网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2.通过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类比,对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基础练习:
1.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果∠A=55°,那么∠C的度数是
(A)45° (B)55° (C)125° (D)145°
2. 如图1,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12,则DE的长是 (A)4 (B)5 (C)6 (D)7
3.阳光中学阅览室在装修过程中,准备用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和正三角形两种地砖镶嵌地面,在每个顶点的周围正方形、正三角形地砖的块数可以分别是
A、2,2 B、2,3 C、1,2 D、2,1
4.如图,梯形ABCD中,AD∥BC,∠C=90°,且AB=AD,连结BD,过A点作BD的垂线,交BC于E。如果EC=3cm,CD=4cm,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 cm2。
三.典型例题:
1.如图5,在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一点,AE=AD,DF⊥AE,垂足为F。线段DF与图中的哪一条线段相等?先将你猜想出的结论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然后再加以证明。
即DF= 。(写出一条线段即可)
证明:
2.已知:将一副三角板(Rt△ABC和Rt△DEF)如图①摆放,点E、A、D、
B在一条直线上,且D是AB的中点。将Rt△DEF绕点D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0°<α<90°),在旋转过程中,直线DE、AC相交于点M,直线DF、BC相交于点N,分别过点M、N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G、H。
(1)当α=30°时(如图②),求证:AG=DH;
(2)当α=60°时(如图③),(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3)当0°<α<90°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写出你的结论,并根据图④说明理由。
四.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等腰梯形中,,,,则此等腰梯形的周长为(  )A. 19 B.20 C.21 D.22
2.将五边形纸片ABCDE按如图方式折叠,折痕为AF,点E、D分别落在 E’、 D’,已知∠CFD’等于 A、31° B、28° C、24° D、22°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G,E为AD的中点,连接BE交AC于点F,连接FD,若∠BFA=90°,则下列四对三角形:①△BEA与△ACD;②△ FED与△DEB;③△CFD与△ABC;④△ADF与△CFB。其中相似的为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在下图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直角梯形ABCD,请你在该图中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不要求写出画法):
(1) 把直角梯形ABCD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直角梯形A1B1C1D1;
(2) 将直角梯形ABCD绕点D逆时针旋
(3) 转180°后得到直角梯形A2B2C2D
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BC∥OA,OA=7,AB=4,∠ COA=60°,点P为x轴上的—个动点,点P不与点0、点A重合.连结CP,过点P作PD交AB于点D.
(1)求点B的坐标;
(2)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OCP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P的坐标;
(3)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使得∠CPD=∠OAB,且=,求这时点P的坐标。
6.如图,在△ABC中,AB=AC=1,点D,E在直线BC上运动.设BD=x, CE=y.
(l)如果∠BAC=300,∠DAE=l050,试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BAC=α,∠DAE=β,当α, β满足怎样的关系时,(l)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7.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E
A
B
D
C
E
第4题图
45°
60°
A
E
D
B
C
F
A
G
D
H
M
E
F
C
B
(N)
第2题图
图①
图②
A
B
C
D
F
G
E
第3图
E
D
F
D’
E’
A
B
C
第2图
A
D
B
C
第1
A
P
C
Q
B
D